记得我自己在开博早期也说过,如果是一些皮肤屏障受损的皮肤可以选用一些“渗透乳”的产品来辅助修护皮脂膜与角质层。不少网友隔三差五地提问到渗透乳后面是不是一定要搭配健康水之类的问题,我希望借由这一篇文能稍微探讨这个特殊单品。
我观察到其实市面上用“渗透乳”这个名称的产品不少,但是在配方考量上都不尽一样,说白了“渗透乳”这个名称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品项执行标准,只是营销词汇而已,随便一个乳液只要商家愿意,随时也可以命名某款乳液叫“╳╳渗透乳”。
先乳后水的这个概念,跟倩碧的三部曲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都是考虑到洁面时,肌肤会相应地破坏皮脂膜、流失角质细胞间脂质等,所以先上具有补充角质层各方面相似成分,使肌肤快速恢复自然状态。这个初衷其实蛮科学的,也挺合理。所以无论是先乳后水,还是三部打底,都有其科学依据。
但是,产品却并不是如实地反映所求。Albion算是这方面的始祖了吧?渗透乳好像也是它家最早提出来,但是就连它自己也在作“渗透乳”的配方中神魂颠倒。Albion最基础的是清新保湿系列,各款肤质类型的“渗透乳”的确都含有不少植物甾醇、胆甾醇、脂肪酸、保湿剂等,这些是对皮肤屏障的修护很好,但是它在基质考量上用了一些致密性较高的油脂成分,譬如矿油,虽然总体来说因质地还是要偏清爽,所以核心依旧是硅氧烷类及其他合成酯作油相和乳化,这个致密性一高,后续产品就很难谈得上吸收,就算是脂溶性成分为主的产品也是。而另一方面,Albion的一些较高端的系列的“渗透乳”,虽然没有出现致密性较高的油脂成分,但是高分子聚合物又提高了比例,结果还是一样。
那市场上另一些渗透乳的情况如何呢?我也大概看了一下台湾和大陆的一些声称是“渗透乳”或者主张先乳后水概念的产品,其实对肌肤有效的修护成分基本都八九不离十,可能也只是多了一些氨基酸类保湿剂、植物提取物之类的,但总体的基质配方很相似,都是油相偏好于硅氧烷类及合成酯类(氢化聚异丁烯之类)油包水的结构,所以质感上都比较清爽,但是同样一些问题,为弥补剂型上的不足,高分子聚合物的比例下不去,各家用的这类成分来来去去也就那几个,就算是一般消费者也很好辨认的。
总体看下来,“渗透乳”这个品项的使用方法我还是归类到吸收性较好的保湿产品,无论是先水后乳还是先乳后水,我觉得都没问题,但是如果你用了,就别想后续你的精华什么的有效成分可以渗透多少。因此,你别再问我用了倩碧黄油是该在精华、乳/霜之前用,还是当普通乳液用,在我立场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保湿乳液。那Albion等等这些渗透乳产品是不是鸡肋呢?不是的,我认为它们仍然是对皮肤屏障有很不错修护功效的保湿产品,只是它的作用很单一,而且用了别想什么促进后续吸收的鬼话。
还剩一个问题,用了“渗透乳”是不是一定要用同系列的水去拍?我的回答是——NO。后续的拍水最多的效果就是减少“渗透乳”在皮肤表面成型,进一步加强清爽感,也稍微给角质层作一下短暂的补水动作,除此以外我没想到更多附加值。而且如果你执意一定要这样做,也不一定要用健康水什么的,可能你用了渗透乳再用健康水,因为在开发的时候搭配肤感也是因素之一,所以你这样搭配肤感会不错,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瓶化妆水,除了水、界活、少量油脂、植物提取物等,没有更神奇的物质存在可以令它用在渗透乳之后发生神迹一般的化学效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