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纽约时报国际生活 (http://cn.tmagazine.com)
缅甸女孩和妇女在脸颊上涂抹金色的圆圈,其原料是碾碎的黄香楝木的树皮。
缅甸曼德勒——街头小贩丹丹蔼(Than ThanAye)已经年过半百,不过,她的皮肤上却几乎没有皱纹。她的秘密是什么?一种发黄的粉浆,原料是磨碎的树皮。她会在早晨沐浴之后,晚上就寝之前,在自己的脸颊、鼻子和脖颈上涂抹这种粉浆。
这种粉浆名叫檀娜卡(thanakha),因为具有防晒和美容效果而受人青睐。缅甸人涂在脸上的这种粉浆,和他们缠在腰间、色彩缤纷的莎笼(sarong),也就是腰布一样随处可见。
丹丹蔼蜷缩在她的小推车边说道,“我这辈子天天都涂檀娜卡,到死我都会一直涂。”这里是一处熙熙攘攘的露天市场,她的推车里堆满了指甲油和梳子。檀娜卡已经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成了一种疗法。许多缅甸人说,檀娜卡能保持皮肤清凉、防止晒伤、清除粉刺,发烧和头疼时服用檀娜卡还能退烧止疼。
使用檀娜卡的习惯跨越了缅甸无数个王朝、英国殖民统治,以及军事独裁,一直绵延至今。然而,这种古老的做法正在受到新近侵入缅甸的一股新势力的挑战,那就是以诱人的广告闯入缅甸,渴望替这个国家保湿、擦粉、抹乳液的国际化妆品公司。
丹丹蔼承认,她销售的五颜六色的美容用品造成了一部分问题。“年轻女孩现在出门都要化妆,”她说,“这些有品牌的化妆品改变了她们的思维。”
在1988年缅甸军政府夺取政权后的数十年间,缅甸一直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直到三年前,缅甸开始尝试推行民主。这三年来,新的观念和消费潮流正在改变缅甸人日常生活里久远传承的方方面面。
这里的天际线,过去由大金塔和殖民时代的颓败大楼组成,从来没有出现过广告牌。而今,伴随着最近狂热的建设项目,广告牌也遍地开花了。许多广告牌展示的都是皮肤白皙的模特,兜售的化妆品保证让人马上拥有苍白的贵族肤色。
化妆品公司的营销讯息似乎正在产生效果。
“许多女孩都认为,抹檀娜卡会让人看起来像村里人,”24岁的吴桑迪(SandiOo)说。她站在当地的大洋百货商店(Ocean)里的一个出售化妆品的玻璃柜台后面,涂了粉底、粉红色的唇彩,还刷了闪闪发亮的睫毛膏。她本人就像是活生生的广告,展示着周围货架上摆放的化妆品。她说,商店里的化妆品销售员如果涂檀娜卡就会被罚款。不过,吴桑迪说,她回到家里以后,还是会和销售团队里的其他人一样涂。她说,“说实话,檀娜卡比我卖的东西好多了。”
虽说檀娜卡风靡缅甸各地,不过格外青睐这种粉浆的却是曼德勒以及周边的地区。1857年,缅甸的最后一个国王在曼德勒建都,现在这里成了多种民族和宗教的聚居地。虽然最近本地的佛教徒和穆斯林群体之间爆发了骚乱,然而不同信仰的民众都会抹檀娜卡,它是缅甸文化自豪感里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符号。
对檀娜卡的需求几乎已经催生了一个产业,这在实皆市(Sagaing)周围尤为明显。实皆是佛教修行的一个中心,距离曼德勒12英里(约合19公里),位于汹涌的伊洛瓦底江对岸。实皆布满了佛寺和镀金的佛塔,而那些寻找制做檀娜卡所用的树皮的人,也会来到这里。
最近的一天,一队前往光芒四射的贡慕都佛塔(KaungmudawPagoda)朝圣的妇女,在一处制做檀娜卡的公开摊位前排起了队。一名朝圣者坐在地上,在一块湿润的石板上研磨着一段短短的黄香楝木,她用手滚动着香木,动作仿佛是在制做薄饼。之后她把由此产生的粉浆抹在脸颊上,接着她把位置让给下一名妇女。
在中间的院子里有一圈高耸的树木,树的外围有数十个摊档,每个都堆放着成捆成捆已经劈好的黄香楝木。35岁的丁丁纽(ThinThinNew)脸部、脖颈、手臂和耳朵都涂着檀娜卡。她说,她每月能靠这门生意赚到大约100美元(约合617元人民币)。
一代又一代缅甸人把这种美容方法传给了子女。22岁的坚果小贩彪彪(PyoePyoe)抱着他的幼子说,孩子的妈妈在他七天大时,就给他涂了檀娜卡。对檀娜卡的挚爱已经制度化,一些小学要求学生把涂檀娜卡当成校服的一部分,以此显示他们已经洗过澡了。
干旱的曼德勒省是种植黄香楝木的理想地带,当地少男少女的脸上几乎总能看到擦檀娜卡的痕迹。不过许多十多岁的男孩因为唯恐被人看成是娘娘腔,已经不再涂檀娜卡了。然而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摒弃了传统。37岁的劳工甘托(KanHtoo)说,“我会稍微涂一点,让自己看上去更帅气。”他的眼皮和颧骨有少许檀娜卡的痕迹。他的妻子也会用檀娜卡装点自己,她对丈夫的做法表示认同。她说,“这种打扮和其他男人不一样,不过我喜欢。”
在距离此地车程不远的地方,33岁的密图(MyatThu)和一大家子人在简陋的柚木房旁种了100多棵檀娜卡树。虽然这些树的树围勉强达到6英寸(约合15厘米),树龄却长达20多年,种植檀娜卡树是一项长期投资,每棵成熟的檀娜卡树的售价只有50美元。“我们要等相当长的时间。”密图说,他满是汗水的脸颊上闪着一道道檀娜卡的痕迹,说话时附近有一头牛正在吃草。与此同时,他的家人还有一项营生,就是从大农场购买檀娜卡木,再在贡慕都佛塔附近把这些木头倒手卖出去。
也许是为了和最新的护肤潮流竞争,一些生产商已经开始打包销售檀娜卡的预制粉末。不过,许多缅甸人担心这么做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去年,在有大量缅甸难民聚居的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有两名幼儿被诊断铅中毒,卫生官员据此追查到了被污染的檀娜卡。2012年,澳大利亚悉尼的官员建议该市的缅甸族群避免使用檀娜卡产品,因为这些产品被发现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相当危险。医学研究人员还没有找到任何科学证据,能证实檀娜卡确如缅甸人所说的那样有益。
尽管存在这样的担忧,檀娜卡似乎仍会在这里继续存在下去。实际上,许多年轻的缅甸女性使用檀娜卡时融入了西方的个性化观念。25岁的导游钦米米觉(KhinMi MiKyaw)上班时喜欢在自己的脸颊和前额抹上一点檀娜卡。这点檀娜卡和她的眉钉、挑染的金发以及左手腕上精致的花朵纹身相益得彰,看上去极具现代感。
“对缅甸女人来说,在保护皮肤的同时兼顾美貌是一种传统。”她说,“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檀娜卡呢?”
翻译:张薇
本文内容版权归纽约时报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翻译。
阅读更多文章,请访问纽约时报国际生活 (http://cn.tmagazine.com)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