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小姐
Rebecca Minkoff 2013秋冬时装秀
前些年经常有人问,“你家店不错哦,请问你的正职是什么?” 问得我非常无语。好在,随着多品牌精品店的普及,这两年没人提这种问题了。我的职业是时尚买手,兼精品店管理者。在所有需要填写职业的表格上,比如医疗保险,宝宝入学,信用卡申请等等,我都会郑重写下,fashionbuyer/fashion retail manager。我算是时尚从业人员,但我绝对不是时尚“圈内人”。而且作为买手,我刻意保持自己的圈外人视角。
我为什么是圈外人呢?第一,我不是艺术家。我虽然高度认同创造力是时尚业的基石,但比较反感有些设计师的过度自恋,以及圈内人对其顶礼膜拜的态度。我必须承认,时装秀不会让我特别兴奋。那些在秀场激动得热泪盈眶的达人们,或许自身是艺术家,或许是之前喝多了香槟,或许是装的。我比较了解的设计师,大大小小,包括CocoChanel,Christian Dior,Rebecca Minkoff,Katherine Kwei等等,没有一个是天才,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色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并和机遇有不小的关系。总之,既然我无法对时装设计师产生崇拜,对时装秀产生激动心情,就只能是圈外人,哈哈!
第二,我坚信商业成功是设计师生存的必要条件。就连真正的艺术家,比如米开朗琪罗和罗丹,也是因为拿到教堂和皇室“大订单”,才创造出那些传世佳作。再好看的衣服鞋子包包,要有顾客买单才算成功作品。买手的职责,就是代表广大消费者,让设计师时刻保持清醒,了解各种创意的市场价值。既然买手代表掏钱的消费者,就必须和挣钱的创意人员划清界限,永远为消费者说话。因此,我必须是圈外人。
做了五六年买手,接触过很多设计师和消费者之后,我感到消费者和设计师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鸿沟。不是设计师不了解消费者,而是消费者不了解设计师。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从买手的视角,帮助消费者了解时尚业,从而更好地享受时尚,更有效地决策购物。
T台上有些特别夸张的衣服款式,谁会买呀?答案是,可能没人买,但这并不重要。
最初的时装秀,是给买手看的。买手看完,当场订货。现在的时装秀,是给媒体看的,包括纸媒,网媒,博主,明星(因为社交媒体的存在,明星相当于独立媒体)。至于买手,早改成在设计师showroom订货,去时装秀的目的主要是捧场和社交。
既然时装秀是给媒体看的,就必须有可供媒体评论的亮点,让人家看完能说点什么。如果只是好看实穿,媒体就白来了。那么可供评论的亮点,肯定不会特别含蓄,往往是比较夸张的创新设计。媒体看完很兴奋,大呼小叫,设计师就获得了所谓criticalacclaim。这种媒体叫好对于品牌的价值在于,它经过一系列传播,被消费者东一耳朵西一耳朵听到,就会感觉这个品牌好像很火。最后,让媒体兴奋的那几套衣服有无订货并不重要,甚至不会投入生产,因消费者反正不会买。她们买的,是一副设计师压根没有参与,被品牌外包设计和生产的太阳镜。
标题图片上这件漂亮的黄色裙子,是Rebecca Minkoff2013秋冬款中的Kirk Dress,很让博主们兴奋了一番。为了搭到撑起的效果,这条裙子的面料是一种特别厚重的双面羊毛材质,穿上累死你。设计师投入生产的,其实是厚实的真丝,虽然不会有这种蓬蓬效果,但会舒服很多。
这些年由于社交媒体的兴旺发达,时装秀上的时装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场面够不够给力,各种皇宫,各种花园,各种博物馆。下回如果有设计师在潜艇里做秀,我真不会特别吃惊。大场面是为了让媒体high起来,然后配合香槟,务必给时尚传播人一个难忘的体验,让她们当场发微博,事后到处说。
我这么说完全没有讽刺的意思。对于被社交媒体极大改变并极大丰富的时装秀,我认同,因为它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价值。这个价值,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感受,最终加载在商品上,变成消费者对自己的感受。毕竟,时尚的意义,是让人们自我感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