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在一家早点店用餐,旁边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等早点打包。也许是妈妈要赶时间上班,妈妈的耐心不是很好,前面排队的老人稍微动作缓了点,她嘟囔着这么慢,然后,当服务员把打包好的早餐刚放到柜台前,那位妈妈伸手接过转身就走了。
她的餐袋碰倒了柜面上的餐巾纸盒子,掉到地上发出“咚”的声响。
小女孩本来跟在妈妈旁边一起走,当她看到掉在地上的餐巾纸盒子,立即蹲下拾了起来,重新放回了柜台上。此时,那位母亲,也没有回头,边走边在埋怨小女孩:“你能不能快点。”小女孩乖巧地跑了几步拉着妈妈的手离开了…… 没有人知道那个急慌慌的妈妈小时候是不是一个乖巧有公德心的小女孩,但这件事情上,小女孩比妈妈更为可爱,细节容易体现一个人的本质,我们的人心是容易盛开,也容易蒙尘的花朵。如果可以,多希望小小女孩永远美好,内心永不蒙尘藏垢。
但是很显然,要清扫自己内心的尘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可以再举个反例子——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玩的正高兴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立马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连锁反应,当一个单纯的孩子屡次受到不明的指责,他不甘心就会学大人把无名怒火发泄给比自己更无辜的第三者——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所谓踢猫效应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泄愤连锁反应。老板把不良情绪发泄给员工,员工把不良情绪带回家,比如那位父亲,就当大人把不良情绪发泄给自己的小孩,也可以说这就是在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就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一个人的坏脾气坏情绪都是最容易传染给身边的人。想想看,这样充满物欲,节奏太快,心态急躁,人人忙着快快工作升职的年代,我们的小孩如何去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去关心天气,倾听过鸟声蝉鸣、去养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好品质?
犹记得某大学大学生投毒案和接连几所大学发生的大学生恶性的凶杀事件,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愕然但我还是会想,他们都曾经是和小女孩一样单纯善良的小孩,却在成长的过程里因为小环境和大环境的影响,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却学会嫉妒和不甘心甚至仇恨。
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感受与利益做事,而与此同时,在生活经济的各个方面又受制于父母,造成其自身的矛盾,经常感到迷惘而又无从发泄。让大学生,本应是一个慢慢独立的一个群体,却因为社会实践的缺失与自身的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没得到认可,不被社会接受,同时,又想保持自己所谓独立的人格与个性,就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压抑,于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就会点燃了他心中那根道德底线的导火索,那些内心的阴霾如罂粟花连绵盛开将自己的理智淹没,直到要了人的性命,也毁掉自己原本朗朗乾坤的明天。
是否,当一个社会评介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主流标准就是出人头地、升官发财、豪宅名车,当红不让,慈悲,善良,平等、友爱、这些人性中最高贵的品性,就会面临太多的考验,不能和年龄成正比的心里素质又如何去远离不满的“踢猫效应”。
著名作家野夫在残忍教育里说,“人与人之间学会恨和残忍是如此容易,而传播爱竟然是这样艰难。” 我是认同的,当我们渐渐降低底线,渐渐失落美好,失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时,你以为会跟自己的孩子无关吗?当你不能静心看一朵云卷,看一片晚霞,你还能要求你的孩子去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会别忘了,我们的每一个孩子,终将生活在我们创造的世界里,你给予他们愤怒,他们就会还与你和社会暴戾,你多给与他们尊重宽厚,他就会学会关心别人也学会爱惜自己。
或许,我不该因噎废食,去恐惧,一部分人的迷失,并不是都会成为一场必然降临到孩子们身上的灾难。我应该相信多数的孩子都有自己清澈的眼睛,懂得明辨是非,也有一颗即使会偶尔蒙尘但也会定期清扫的决心。
因为,有阳光的地方总会有阴影,一个人成长的历史,原本就应该具备容纳与交付的胸襟,兼有慈悲与从容的笃定,在人生的颠簸里,才能有勇气品茗苦酒,但也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晴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