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风尚标 陶妍妍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4月17日,张艾嘉执导的最新电影《念念》要上档。
看网络上她为新电影做的采访,真的很难相信这个女人已62岁。也不是没有皱纹和眼袋,但身上没一丝暮气,说话时,眼神中甚至还有小女生的灵动,这怕才是一个女人常葆魅力的秘诀吧。
与她同时出道的台湾女明星,林青霞和潘迎紫都曾是如日中天的一位。林美人息影多年,去年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以专栏作家身份。年轻时的林青霞真是面如冠玉,身上泛着新玉的高光,是时光将她把玩出包浆,摩挲出温润的底色。潘迎紫则像一个奇迹,她是一块施华洛水晶,品质稳定地永葆着最初的晶亮。
张艾嘉从不属“传奇”那挂,她就是平常,所以有个外号叫“小妹”。
据说这个外号与罗大佑有关,来自他为张艾嘉写的一首歌《小妹》,“秋风已萧瑟地吹过林梢,小妹快披上我身上的外套,黑夜已笼罩这城市的苦恼,小妹让我将你轻轻的拥抱……”台湾民谣时期的代表作。
其实,张姐比罗大佑还大一岁。1974年,21岁的张艾嘉拍摄电影《闪亮的日子》,20岁的罗大佑还是医药学院大二的学生,为这部电影写了插曲,两人缘分自此开始。网上曾有热文,以张艾嘉口吻回忆她和罗大佑的婚姻生活,这当然是子虚乌有的事,但两人确实传过绯闻。
不管当年传言是否属实,作为“歌手”的张艾嘉,至今为大众熟知的歌,大多来自罗大佑的创作:《是否》、《光阴的故事》、《童年》、《大家一起来》、《春望》、《四季》、《落叶纷纷》……还有一首,则是李宗盛为她写的《爱的代价》。
作为专业音乐制作人,李宗盛曾评价:“张艾嘉的声音虽然不甚专业,但有一种安定的感觉,是一种神经质的温柔情感”。
是的,张艾嘉就是这样一个Sunshine的人,浑身充满着正能量。这大概与她少年时受的美式教育有关。
张艾嘉家世良好,父亲是空军飞机师,外祖父曾任国民党高官。可惜父亲在她1岁时过世,母亲改嫁,她从小跟着祖父母长大。长到11岁,很想和母亲住在一起,就跟着母亲和她后来的先生去了美国纽约,在纽约住过三年。她18岁从美国学校高中毕业,由于在校期间热衷西洋流行歌,参加过电视台的综艺节目,19岁时水到渠成岁进入影坛,1974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小英雄大闹唐人街》。
张艾嘉是上世纪70年代台湾的影视红星,对她早期电影作品,我知之甚少。唯一看过的一部,是她和林青霞共同主演的黄梅调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那个年代台湾很流行黄梅调,连邓丽君最初也是凭黄梅调歌曲被大众熟知。看这部老片时,张艾嘉版黛玉一出场,我忍不住要笑,胖嘟嘟的方脸庞、黑弹子一样的大眼睛,一双丰厚嘴唇,与陈晓旭版细眉细眼的黛玉相比,这位黛玉实在太过健康。倒是林青霞扮的宝玉真好,把少年郎的娇嗔和任性,表演地到位入神。
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电影业开始兴旺,一众台湾女星都去香港发展,张艾嘉也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她与麦嘉拍档,从1982年开始主演《最佳拍档》系列电影,以“差婆”一角深入人心。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张艾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应是与周润发合作的《阿郎的故事》。她在片中饰演富家女波波,从懵懂叛逆少女到成熟职场女性。一直觉得这部电影和好莱坞的经典片《克莱德夫妇》有几分相似,虽然其中的华彩乐章一定属于发哥与波仔间,但张艾嘉在角色成长上的表现力亦不可小觑。
这部电影后,虽然她也出演了《人在纽约》、《海南鸡饭》、《吴清源》、《观音山》等不同类型的电影,但更被大众记住的,好像是她在导演上的才华——《心动》、《少女小渔》、《新同居时代》、《我要活下去》、《20 30 40》……
张艾嘉不算个天赋异禀的人,她身上没有“尖”的东西来戳动市场,她的神奇之处在于平常与平衡。所以她拍电影,更像是自己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总结;顺着她导演的故事,能看到一个女人世界观与人生观成长的脉络。
她拍《心动》,说的是青春期的初恋。电影一开场就借角色表达观点:“你可能和这个人相恋,但你嫁的可能是另外一个人”。这种淡淡忧伤,似乎也隐现着自己的人生经历。
张艾嘉20岁时特别想要个家庭,那时她一人在香港打拼,1979年,25岁的张艾嘉与长自己16岁的美联社香港分社社长刘幼林成婚,经过6年婚姻,两人分手。张艾嘉曾坦言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第一次结婚,自称当时根本不知什么是婚姻,只觉过了25岁该结婚,便稀里糊涂做了别人6年的老婆。
《心动》中,17岁的女校学生梁咏琪爱上高考落榜生金城武,未想闺蜜陈莉也向自己表达爱意,世事弄人,三个年轻人的命运兜兜转转。整部电影的情绪很微妙,青春期的心动就是那样无中生有,带一丝真诚、少许虚荣与梦幻,但多年后回望,却因青春的简单而美好。
《少女小渔》则翻拍自严歌苓的小说,刘若英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正式成为张姐的爱徒。电影中有个细节印象深刻,一向顺从的小渔拿到绿卡后,选择留在假结婚丈夫马里奥拉房间,帮他上窗帘,而不是在男友的最后通牒下迅速离开那个已没利用价值的老头。小渔第一次实现了她在美国的自主选择,也从一个懦弱的女孩成长为一个坚韧的女人。
如果说25岁的张艾嘉,是带着少女的幻想走入婚姻;那35岁的张艾嘉,则是以一个叛逆女人的形象,书写了自己另一段婚姻史。那一年,她与尚在婚姻中的香港富商王靖雄恋爱,37岁时不顾世俗反对,未婚产下儿子奥斯卡,掀起轩然大波。直至1991年,王与发妻办理离婚,才与张艾嘉低调成婚。奥斯卡10岁那年曾遭绑架,这对于巨蟹座的张艾嘉来说是个巨大刺激,好在孩子很快被警方找回。这次人生大跌宕后,她的人生观好像松弛了很多。
她拍过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20 30 40》,最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尾。年过40的LILY一番精心打扮后去约会,却发现小男友又回头求女朋友,LILY悲愤地回到家中,走进洗手间,一边神经质地念叨着“我是个被抛弃的女人”,一边拿着剃刀在水中比划。观众以为这位绝望主妇要自杀,突然地震,世界地动山摇,几分钟后,地震过去,惊恐的LILY平静下来,拿起剃刀开始优雅刮着腋毛……是的,世界已经这么乱,还要娇弱给谁看?!如果爱情真的不在,至少还要好好活下去。这才是一个熟女的世界观。
过了耳顺之年的张姐,2015年带来的新电影叫《念念》。
李心洁是个远嫁台湾绿岛的女子,每晚说着自己改编的人鱼童话给一双儿女听。终有一天受不了孤寂,带着女儿育美离开,给儿子育男留下一个“是不是我对妈妈来说不重要”的疑问。阿翔是个拳击手,父亲是客死在异乡的海员,他和育美未婚有孕,矛盾重重。这其实是一个三人抱着残破过去,在各自人生道路上举步维艰的悲伤故事。
张艾嘉在电影手记中曾说:绿岛对于台湾来说是个离岛,是一块无父之地。我觉得这句话是条线索,其实整个台湾也一直处于“无父”状态,张艾嘉本人同样有着“无父”的哀愁,思念无处寄托是很伤人的,这才奠定了整部电影悲伤的基调。
张姐在拍这部电影时一直劝自己安静下来,要让这部电影自己慢慢成长。她选的几位演员,也和各自角色间或多或少有重叠,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表演中有通感。她已经有足够多的胆量,去回望一生最隐秘的痛,拍一部反思来路的电影;也有足够多的耐心,等待着一部电影,像植物那样生长发芽。
为了《念念》,她重新翻唱李宗盛的《爱的代价》,“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过了耳顺之年的人,对人生已没什么不甘,一切风云变幻,都能用一双慈悲的眼睛去看待。于是这位62岁的女导演,要做的事就是捕捉一个个心音,Murmur of the Hearts,倾听心的呢喃……
今天写的是张艾嘉,源自后台你的点播。
很多女性都非常欣赏她,张艾嘉身上有着中正之道的和煦,也不缺少智慧女性的睿智,况且,过了60岁她依然是个大美人。这简直是很多女性眼中“完美”的代表。
张艾嘉其实个性叛逆,好奇心强,最重要的是,能吃得下苦。做电影监制、电台主持人、为三百多部电影配音、出演过打戏、多年持之不渝做公益……我最佩服她的是,作为明星,这些年来她一定有机会退一步,选种安逸生活继续过,但她把人生的丰盛看成活下去的意义,一直没放弃对内心的自省与探索,没有丢弃胆量去尝试新事物,所以,她成了今天的张姐。
个人见解,中国成年人的成长性很差,很多人只有单一的一两种价值观,比如很多人家庭是宗教,还有些人把事业看做全部,这种单一性大大增加了人生的风险,一旦风吹草动,人生观可能全面崩塌。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当我们连衣服都不再只有军绿和藏蓝色时,有什么理由不给自我思想领域多建立几套优质价值观呢?我们都应该多学学张艾嘉,能充满善意地生活在探索生命的激情中。
羊胎素并不能保证你青春永驻,但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好奇可以。
编辑|于萍 实习生|马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