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是现时代的“于连”

2014年07月24日10:41  时尚专栏  作者:说话的鱼   我有话说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写了一本日后名声大噪的小说,《红与黑》。

  年轻俊美、精明能干的于连·索莱尔,是木匠的儿子。他平生最大的愿望是出人头地做精英分子,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每当他站在法国与瑞士接壤的维拉叶尔城,望着美丽的杜伯河绕城而过时,便激荡起像拿破仑一样征服世界的壮志。

  虽然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但他意志坚定,才赋过人。——他靠着惊人的好记性流利背下了整本拉丁文《圣经》,在任何场合,都能够旁征博引出一段精妙的言论。语言的功用可不仅仅在于应付神学院的考试,它也是实现梦想的捷径,就好像如今,一口标准的英式或美式英语,能代表某人的国际范儿一样。

  他不惜工本追求市长的太太——全市最美丽最有权势的女人,不仅收获了爱情,还得到了她的提携,成为大贵族木尔侯爵的秘书,于是他的灵活脑袋瓜和冒险家精神统统派上了用场。——在一个只有首相、红衣主教、将军出席的秘密会议上,他毫无疑问是最合格的书记员与传声筒,他把会议内容一字不落记在心里,包括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成功带到国外。

  他成了权利阶层的功臣。王子和主教都拍着他的肩膀,与他称兄道弟,是啊,一个如此聪明勤奋充满正能量的青年,明日之星一样冉冉升起,谁不愿意结交呢?他还顺利地成为自己的恩主木尔侯爵的准女婿,也将顺理成章获得财富和贵族封号,整个世界似乎都在他眼前铺展开来。

  可是,命运就在此时跟他开起了玩笑。——总有人不太热衷于看到草根平步青云,当然,草根青年一朝得志后,也难免轻狂浮躁,招人厌恨。他的前情人市长夫人,给侯爵写了封举报信,他在无限接近权力核心时,被几张薄薄的纸,打回原点。

  幻灭而愤怒的青年买了手枪,跳上前往维拉叶尔的马车,向正在教堂祷告的市长夫人连开两枪。于是,一切都完了。

  ……

  抛却时代、民族、阶级等等的背景,司汤达描述了一个关于青年野心家成功与失败的寓言。——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的人,最近我们看到的一个,或许是芮成钢?

  芮成钢究竟做了什么,引发了一边倒的舆论?我看各路消息,起底他最刻薄的,大多是曾经亲密的同行。他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拿来放大成不可饶恕的错误,或者被讪笑成处心积虑之后的报应?——这多少都掺杂了那种“你也有今天”的隐秘快感。

  少年得志是件美事,张爱玲都说“出名要趁早”!但是,对于年少得志的人,成名太早最可怕的地方,是自以为掌握了世界,哪知是被世界掌握了灵魂?他们往往高估了自己小瞧了别人,走一些明眼人看得出路数的所谓捷径,做一些自以为聪明的选择,在花团锦簇里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其实依旧是个随时可能摔倒的边缘人。

  要让灵魂不被世界拿走,确实要老成点、沧桑点,有了阅历才能HOLD住。不然,没有领略过名利场的繁华隆盛和虚情假意,会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朝跌下,就摔重了。你看真正走到巅峰的人,讲的从来不是大道理,而是朴素的小事情,他们决不会把”我的朋友克林顿”这样的过头话挂在嘴边,也不会做让一桌人等待你迟到的张狂事,即便提问一针见血,也绝不咄咄逼人,反而温文尔雅,注重别人的感受。

  盛名之下失败的青年,他的错处,或许就是在于成名太早?——毕竟,从“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得意,过度为“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淡定,需要漫长的历练,而命运的玩笑总是来得那么不合时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芮成钢 于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