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女性自我防卫手册

2014年08月29日16:41  时尚专栏  作者:壹读   我有话说

  8月,女孩遇害的新闻一桩接一桩,向单身、年轻的女性展示世界的危险。

  调查显示,中国84%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而暴力犯罪和财产性犯罪,也是女性受害人居多。

  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成为武艺高强的女侠,面对犯罪者,她们通常都难以招架。今天壹读君就来跟大家聊聊,在女性自我防卫上,世界各国有什么先进经验。

  实习壹读君|董苏豪

  俄国和日本:给女性一个隔离空间吧

  女性在公共场合的危机感远远高于男性。以2013年联合国妇女署支持进行的一项调查为例,在印度新德里女性中,仅仅5%的人不担心自己在公共场所会遭遇性暴力。当然,这是在女性地位低下、性犯罪高发的印度。

  为避免女性在公共场合受到侵犯,把男人们隔开也许是最直接的办法。

  已经有很多国家这么做了。在莫斯科,一位离婚妇女安达娜于2006年底创办了女性专用出租车企业,在粉红色计程车里,只允许存在女司机和女乘客,以及女性卫生用品。

  男性司机的越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类似的女性专用计程车,也在英国、委内瑞拉、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等国得到推广。

  日本在电车中设置女性专用车厢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一切源于猖獗的电车猥亵现象。根据东京都警视厅的统计,2000年电车猥亵案件共有1854件,到200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057件。

  在这种风气下,承包一个车厢自然成了广大日本女性公民的强烈要求。在2009年产经新闻社的一项调查中,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女性车厢是有用的。

  这种性别隔绝措施也很受交通领域之外的行业欢迎,日本的一些温泉浴场、咖啡馆和便利商店在门口建立女性准入通道,她们认为单一性别是种有趣的生活特色。

  美国和法国,建立科学的女性保护主义

  在美国,约350所大学引进了防卫教学系统课程(RAD),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防卫技能。它由美国一位前海军陆战队队员创建,致力于为那些容易处于危险地位的群体提供自保技能训练。

  这套课程对女学生尤其管用,学校会强制要求学习很多关于自我防卫,尤其是性侵犯防卫与处理的课程。正所谓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她们可以学到做好犯罪预防、降低受害风险,以及尝试与施暴者沟通的知识。

  比如,女性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侵害时,往往会头脑一片空白、身体僵硬、不知所措。这是典型的“战或逃综合征”(the Flight orFight Syndrome),在做出反抗或者逃跑的反应之前,身体会进入冻结、静默的状态,甚至失去抵抗能力。

  经过训练的女性,未必能够打败孔武有力的坏人,但是对心理和反应的训练,能够让她们迅速做出“或战或逃”的正确选择,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安全机会。

  当然,若是你只甘心做一个弱女子,仍然有科技可以帮到你。壹读君要赞美一下法国,在这个浪漫的国家,政府为保护女性人身安全,专门研制了一款报警手机。只要妹子们感到危险,按下手机上的一个钮,就可以与人工平台取得联系,召唤出大量执法人员前来拯救你。

  按法国女性权益部部长的说法,报警手机如今已派发至全国13个省、304名女性手中,虽然它不能保证每一个持有该机的女性都免于危机,但一阶段的事实成效证明,它确实起了积极作用。

  犯罪分子挑谁下手看长相还是气质?

  妹子们要知道什么人才是一个合格的针对女性的侵犯者?以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为参考,性骚扰者的特征是:90%在31岁以上,绝大多数有家室,67%是上司,其余是熟人、朋友、长辈。没错,身边人可能是最危险的。

  壹读君还要告诉你的是,这些坏人挑选犯罪对象时,其实有一定的规律。

  美国FBI曾对大量犯罪分子的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发现他们会仔细观察目标的姿势,来判断是否能够轻松自如地下手。

  研究表明,施暴者选择侵犯女性时,脸蛋和身材并不重要。他们在意的,只是你是不是一个“软妹子”,缺乏抵抗能力。一个健步如飞的女性,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不好下手的对象,而那些步伐轻飘、细碎,总是低着头的女孩子,看起来就很容易制服,容易激起他们的犯罪欲。

  即便女性个头瘦小,但是如果气势足够强,也能够让一些潜在的犯罪者知难而退。

  总之,女性表现得越软弱顺从,他们就越有得手的机会,也越有犯罪的冲动。按心理和犯罪学家托帕利教授的说法,犯罪分子是专挑“软柿子”捏的,他们更喜欢攻击那些看上去比较弱的对象。

  所以,别以为自己长得很安全,既不是白衣校花也不是大长腿,就可以逃过侵害。妹子们要记住的,就是别让自己“一脸弱相”,走路最好四肢灵活,踏步如风,给潜在的罪犯造成你很容易挣脱和不好惹的印象。

  最后,壹读君提醒,单身女孩子走路的时候,千万不要戴耳机听歌或者打电话。看上去心不在焉、毫无警觉,在犯罪分子眼中就是“不设防”。

  如果你是媒体或者自媒体,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女性安全 自我防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