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其知名度是越来越高了,这大概缘于1992年11月15日,亚洲“飞人”柯受良驾驶摩托车成功飞越了金山岭长城,围观者爱屋及乌,金山岭从此进植入人们的记忆。而近些年来,则不断有富有探险精神的驴友们在此攀登野长城而遭受不测的消息传来,增加了它的神秘性与诱惑力。在金山岭以东并与之相连的司马台长城,名气不怎么大,但一直悄悄地培育着自己的粉丝,颇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离北京市中心约120公里。它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公里,沿山脊分布着35座敌楼。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造型各异,独具“险、密、奇、巧、全”五大特点。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曾经在踏访后大加称赞: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中国长城之最。
上个月与国斌、李唯、继平、忠明、明森等几个朋友前往北京密云县,在考察正在开发建设的古北水镇的同时,也抽空去爬了爬司马台长城。这天正好少有的高温,艳阳高照,蝉噪声声,但挡不住一干人登高的热情。从小镇坐车到长城脚下只需短短十几分钟,在山脚下架设了从法国引进的高山缆车,上升角度颇陡,拔地而起的感觉很是刺激,但我我们还是看到有些资深驴友选择有利地形,一阵狂呼后,争先恐后地向着山峰登临。
我们摸到了长城的墙体,一块块砌得十分密致的长城砖,以滚烫的"体温"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子。砖缝里镶嵌着当年工匠们仔细灌进去的石灰糯米浆,在日晒雨淋数百年之后,泛着苍茫而温润的象牙色。我们还在许多砖上看到了铭文:大明万历五年、万历年石塘路造……
司马台长城是值得攀登的,更值得挺立风中极目四望,领略长城内外的景色,吟诗怀古长啸励志。我们从导游小姐那里得知,这是唯一一段保留明长城原貌的古长城!
史料记载,司马台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又经蓟镇总兵戚继光和总督谭伦加固。这一带山势陡峭,地势险峻,所以工程相当浩繁。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工匠们的创造性劳动,司马台长城随着刀锋般的山脊一路奔驰,宽的地方可以走马,窄的地方只容一人通过,隆时起似虎啸原野,蹲伏时如潜龙在渊,相当有看头。更有看头的是一座座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敌楼,应地制宜地建立在各个制高点上,威风凛然,冷峻挺拔。敌楼的观察口有三眼四眼之分,视野开阔。墙体极厚,外观朴实无华,但每个不借助一钉一木的砖砌藻顶却不同寻常,有方有圆有六角形等,靠每块砖的紧密相咬,体现了高超的建筑力学与深厚的建筑美学。我们看到不少敌楼的墙体墙角有些坍塌,但藻顶一般都完好无损,在上面甚至足以承受十多人的重量。与八达岭长城相比,司马台长城整体的起伏更大,既有人所常见的“城墙类型”,也有适应悬崖峭壁的山势而建的“半边墙类型”;既有随缓坡而舒展的马道,也有陡坡上以大阶梯叠进的“天梯”,从一个敌楼走到另一个敌楼,往往要经过很大的落差,攀爬起来就相当吃力啦。这样的走势,在整条万里长城之中也是罕见的。
我们登上第四个敌楼,山下古北水镇的景色尽收眼底,村庄冒着浅紫色的炊烟,一派恬静悠然。再进入第六个敌楼,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瞭望台,下层是成边将士住房,南墙三眼,北墙设有射箭孔。整个敌楼用大方石块砌成,墩实坚固,气度不凡。再看看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奔涌而起,叠起无数的奇幻,放眼辽阔的华北平原,一直伸向目力不及的天际,在这壮阔的景色中,不由浮想联翩。
司马台长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司马台长城因开发得较晚,吸取了前人的教训,故从一开始便定下了“整旧如旧,整残如残”的宗旨,对墙体和敌楼除了必不可少的维护加固之后,都以保留残损颓旧的外貌为原则,没有假古董的刺目感。司马台长城的修复工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不过,为保证游客的安全,当地旅游部门在每个敌楼都配备了一名保安员,及时提醒游客不要太靠近已经坍塌的墙体和很容易飞身而出的射击口。
正因为司马台长城地势险要,成了拍摄的绝佳景点,曾经有一群绝色美女,她们是某个国际著名品牌请来的模特儿,在这里身穿比基尼,倚山而立,拍过一张惊艳的大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