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叉小包 (格知GUECHI专栏“叉·话”)
导读:Apple Watch到底是丑还是美?其工业设计灵感来源何在?349美元只是起步价,Edition系列有可能定价在每只2万人民币以上?时尚圈对这个瑞士名表挑战者到底怎么看?相信读完本文,你自有答案。
提示:本文超长,图片超多,猛料密集,建议在四下无人、且有 WiFi 的环境下阅读 :)
1、一朵花开的时间: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
一朵花开要多久的时间?
若是昙花,不过一夜之间;遇见铁树,十年未必得见。
云遮雾绕数年之久的 Apple Watch终于在本周横空出世,无论你喜欢还是无感,它都成了苹果“后乔布斯时代”第一款真正的全新产品。
》新的现实
大多数人评价一款新硬件时,是基于当下的现实的。而新硬件恰恰会打破既有现实,带来“新的现实”。柏拉图的“洞穴寓言”特别适合用来描述今天突飞猛进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分析师越来越难以预测趋势,并说服人们。想想几年前,极少有人能想象如今的我们会全面抛弃功能机,人人都用起以触控屏为主的智能手机;也不会觉得iPad等平板电脑会成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外,又一块“必备屏”。所以单凭当下人们对可穿戴设备不置可否的观望态度,就认为可穿戴设备“没有未来”,未免草率。或许再过几年,人们对形形色色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已习以为常时,会忘记2014 年的这些混乱与噪音。
我们认为,尽管市面上已经有许多智能可穿戴设备:手环、手表、眼镜、头盔等等,但只有当苹果——这个全球最具标志性的数码消费品品牌入局——“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才算真正到来,这个元年将随着苹果手表真正上市(2015年初)而结束,从概念导入期进入高速成长期。也就是说,到时候你身边的人都会带上各种奇奇怪怪的智能设备,聚餐时能让大家低头分心的再也不只是手机而已了……提前一个季度公布Apple Watch 除了不与 iPhone(手机上网) 6上市冲突,为疯狂的圣诞购物档期让路之外,也有先抛出苹果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义,试探市场反应的用意。
》苹果的定义
从Apple Watch我们看到,苹果清晰地描绘了他们心中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义:更贴近人体,但必须依附于智能手机而存在的延伸设备。三星前不久公布的第二代智能手表Gear S 可插入 nanoSIM卡,独立接入 4G网络打电话发短信,一些评测甚至表示“它就缺一个网络浏览器(就能替代智能手机)了”。苹果并不认同这种激进的做法。据我观察,苹果的创新法则之一,就是:“不让先进但还不成熟的技术妨害用户体验。”比如苹果的产品在参数上从来就不是最领先的,但体验却出人意料地流畅。
苹果手表相对手机的从属地位,一方面确认了智能手机才是“个人移动计算中心”,一方面也把可穿戴设备需要“智能”的范围收窄。AppleWatch 所表现出的特点是:
贴近人体,解放双手更小屏,更私密能跟随人去往更多地方,适应更多场景(如运动时)即时在人体与手机之间记录、交换、推送数据,但无须时刻关注全新交互方式:更符合直觉的操作
从功能定位上,Apple Watch并不是对智能手机的“替代”,也不是“在大屏上做的事情转移到小屏上完成”。Apple 在发布会上演示了许多 iPhone上也有的官方应用,如地图、短信等,但始终没有出现需要输入文本的软键盘,也没有照搬手机上常见的交互行为,如双指放大缩小。总之,因为屏幕缩小和处理能力有限,智能手表只是:做手机做不了的事(监测运动量、心跳等);用不同于手机操作的方式做事(数码表冠旋转操作,无需双指操作,回归单击点按等)。
》以退为进的数码表冠
早在2013年2月,就有外媒注意到苹果申请了一个名为 Spiral (螺旋)的 iTunes用户界面专利。根据这一专利,人们模拟了以下“iWatch”操作界面:
本周面世的 Apple Watch 并没有采用看起来更酷的 3D螺旋式界面,而选择了更为保守的扁平主界面+数码表冠(DigitalCrown)的操控方式。哪怕满是圆形图标的主界面被人吐槽为“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噩梦”。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有多少未被公开的新酷设计,被Jonny Ive等人扼杀在苹果内部。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说明苹果充分意识到旋钮表冠作为传统手表的操作方式,是最自然、最没有学习成本的。而世面上大多数智能手表,都没有采用传统表冠的设计,也没有赋予其如此重要的功能。
然而,这一功能定位再正确,再符合苹果自身的产品逻辑,都未必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原因很简单:一款智能手表的命门,在于外观,而非功能。只有科技宅才关心功能,绝大多数人考虑到要把一个设备穿戴到自己身上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外观是否美观、安全、舒适。而“美观”,在今天是一件如此个性化的事情。从传统手表千变万化的造型,就能管窥一二。也就是说,消费者考虑的优先级与产品设计者相反:
首先是好看(个性化),其次是好用首先是块手表,其次才是多智能
不论是出于什么考虑,数码表冠的突出地位,使得 Apple Watch在外观上更接近传统手表,“科技味儿”没那么重。这虽然与一众智能手表拉开了距离,却也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更大的赛场——以瑞士名表为最的“传统制表业”。AppleWatch 349 美元起售的定价也印证了这点。这个定价比市场在售的智能手表要高出 50 - 100,甚至 200美元。尽管苹果向来有占领某细分品类定价制高点的惯例,但这次它的价格参照系显然不只是数码消费品同行。人民币2000多元的价格,已经触及天梭(Tissot)为代表的入门级品牌腕表划定的价格门槛。而在品牌腕表的世界里,充斥的则是:工匠情怀、精湛工艺、设计师跨界、品牌精神、百年传承等等标签,完全是另一套价值体系和玩法。AppleWatch 要怎么玩?
2、一种认真的消遣:WATCH设计密码
一切都是预谋已久。苹果显然并不惧怕这种定位,甚至渴望对瑞士名表形成一种“冲击”。否则无法解释他们破天荒地主动邀请全球顶级时尚媒体来参加这次科技产品发布会。时尚媒体的级别有多高呢?请看下图:
康泰纳仕国际集团主席兼 CEO Jonathan Newhouse(右二)带领 VOGUE团队,包括《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编辑总监Angelica Cheung 张宇(右一)、意大利版《VOGUE》主编FrancaSozzani(左二)、法国版《VOGUE》主编Emmanuele Alt(左一)与苹果高级设计副总裁 JonnyIve(中)在发布会现场。
Jonny Ive在发布会前夕曾对媒体夸下海口,表示瑞士手表“麻烦大了”。我们相信,他的自信极大地来自于前不久刚刚宣布加入苹果的著名设计师、他多年的好友Marc Newson。先扔个结论吧:我们不清楚 Marc Newson到底参与了多少苹果手表的设计工作,但可以说他已经对这块表的外观设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的参与也是苹果自信满满的来源之一。
为什么?别急,接着往下看。
》三大系列
苹果此次一口气为 Apple Watch推出了34种款型,创下苹果单一产品最多花色的历史之最。以花色繁多著称的 iPod家族都望尘莫及。总结起来,一共是:3大系列(基本、运动、奢华),6种表壳材质,18款表带,2种表盘尺寸,11种时钟界面。根据记者现场试用,数码表冠也是可拆卸的。
而这一切,只为了前文提及的三个字:“个性化”。
如前文所述,由于可穿戴设备更贴近人体,可以跟着人前往更多场合,也更加“私密”,所以其设计的个性化需求要比 iPhone、iPad这些大屏设备强烈得多,尤其是面向女性用户时。下面我们先来解析一下三大系列各自的特色与设计上的得失。
基本款数量多达 18款,全部采用银色或黑色冷锻不锈钢为表壳材质。而此前外界猜测“因为成本考虑而不会采用的”蓝宝石晶面也成了标配,为其高端定价做了有力支撑。
表身外观设计总体来说中规中矩,不过不失。用 Suzy Menkes的话说“从时尚的视角来看,其外观较为中性:既没有特别时尚,也不会令人反感。我猜想,数码发烧友们应该会比艺术家们更喜欢这款腕表。”这话表面中肯,暗含贬义。至于表身的整体风格,下文会详细解析,按下不表。
许多人会拿 Apple Watch 和安卓智能手表阵营的当家花旦MOTO 360 作比较。最显著的区别莫过于 MOTO 360 采用了智能手表中较为少见,但更接近传统手表的圆形表盘,而 AppleWatch 则保守地选择了长方形。机身按键也没有 MOTO 360 单纯简洁,采用了双按键设计。
Apple Watch数码表冠造型是典型的复古风,表冠边缘一圈精细打磨的凹槽,既增加拨动时指尖的阻尼,也可说是向瑞士名表致敬的“魔鬼细节”。我们来看下劳力士标志性的皇冠表冠的侧面细节对比图:
你是否跟我一样,觉得 Apple Watch表冠右侧的按键有“画蛇添足”的嫌疑?我个人认为整只表最值得诟病的,就在于双按键,而非单表冠的设计。尤其是这颗按键还被设计成了长圆形,与机身风格和谐一致,但与复古表冠格格不入。仿佛一个听着HipHop,酷感十足的数码宅男和一个只听西洋歌剧,衣冠楚楚的老派绅士共处一室。择其一,放置到侧面居中的位置,可能都会比现在一上一下,各霸一方来得顺眼。这颗按钮唯一的功能,按苹果官方的描述,是直接进入联系人界面——这功能重要到需要以硬件按钮为入口?这只有实际使用以后让用户来判断了。
至于表带,没什么值得多说的,能想到的材质和风格基本都有了。
此系列主打轻便、舒适。表壳材质选择了更为轻盈的铝合金,Ion-X玻璃强度自然也不如硬度仅次于钻石的蓝宝石玻璃。5款区别只是表带颜色,所谓“fluoroelastomer”材质是一种含氟的弹性橡胶,亲肤舒适。此系列是否加强防水,苹果官方没说,不过我们认为Apple Watch 做到业界标准的 IP67 防水级别应该不难(1米深的水里浸泡30分钟仍可正常工作,三星、MOTO的智能手表都是这个水平)。综合材料成本,我们判断运动系列应该是 Apple Watch 里最便宜的,也就是 349美元。
“运动与健康”是苹果发布会浓墨重彩强调的功能,也的确是所有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可回避的功能。感谢智能运动手环的多年教育,这一细分市场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最成熟的领域。AppleWatch 作为后来者,其优势并不体现在硬件,而体现在软件和强大的生态环境上。
对智能可穿戴设备,运动健康必不可少,但是否能成为用户购买的理由?答案依然跟我之前对79 元小米手环的评价一样:这不取决于智能硬件,只取决于运动健康本身对你来说有多重要。花 2000多元人民币买来只为健身的大有人在,但我认为更多用户不会只为了健康监测功能而选择 AppleWatch。对大量第三方智能设备厂商、APP 开发者来说,Apple Watch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可能性,也对他们驾驭用户体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里唯一的悬念,还是那个困扰智能硬件的老问题:电池续航,池续航,续航,航……
啊哈,终于进入本文正题。按照苹果官网的说法,此系列共有 6 款,但我们只看到 5款的图片。此系列在材质上延续了 iPhone 5 开启的“土豪金”风格。只是这次不再是喷漆,而是真材实料地动用了 18K 黄金和玫瑰金—— 从定位看,我们认为该系列绝无可能是镀金,而只能是纯金表壳。这就意味着,Apple WatchEdition 系列的定价会与同材质瑞士名表看齐。以中端标杆品牌浪琴为例,浪琴名匠系列 18K 玫瑰金女式腕表的市价为每只 20000元人民币(约 3000 美元)起跳。
值得吐槽的是,目前看到的 5款奢华系列表带,居然没有金属材质,全部是皮革或含氟橡胶运动表带。这与其奢华定位相比显得有些掉价。
我们认为如果低于这个定价,苹果兴师动众邀请世界顶级时尚杂志媒体来看发布会,也就毫无意义了——对于不熟悉时尚媒体的读者,我想说,这些国际顶级时尚杂志的主编大人可不是随便请请的。尤其是康泰纳仕集团CEO Jonathan Newhouse 在接受采访时说:“新的苹果手表开启了 ‘techno luxury’(科技奢侈品)的潮流,将科技与时尚接轨,将科技引入奢侈品。”低于这个定价,你认为,还能叫“科技奢侈品”吗?低于这个定价,JonnyIve 把“瑞士名表”的处境形容成比“trouble”还糟糕,也就毫无意义了,或许讽刺一下 SWATCH 和 CASIO电子表就够了;低于这个定价,Marc Newson、前 Burberry CEO Angela Ahrendts等时尚业顶级人才加入苹果也就都显得毫无意义了……
不信?接着往下看:)
》MarcNewson 与 IKEPOD
我们先把话题从石破天惊的定价上移开。
最近许多媒体注意到了 MarcNewson 强力加入苹果设计团队的新闻。当看到有些自媒体以“iPhone 6这么丑,爱马仕设计师来拯救它了”这样可怕的标题报道他时,我们格知深感忧虑地觉得很有必要做一次“格物致知”。
Marc Newson的设计风格
Marc Newson是个澳大利亚人。众所周知,澳大利亚以出产袋鼠、考拉,而非设计师著称。澳大利亚在全球设计界的地位大致属于“城乡结合部”,也就比“山寨天堂”的某国高级那么一点。1986年他年仅23 岁,还在悉尼艺术学院念珠宝设计与雕塑时,就以一把曲线流畅的 Lockheed躺椅拿下澳洲工艺协会的设计奖,但在国际上并无太大影响力。第一个赏识并重用他的是日本设计界著名的“黑老大”黑崎辉男(TeruoKurosaki)。黑崎辉男 1982年创立前卫家居品牌 IDEE ,他延揽 Marc 搬到东京为 IDEE设计了多款作品,还是以椅子为主。黑崎辉男还发掘过法国设计师 Philippe Starck(笔者的最爱),Starck作为著名跨界设计师也经常被拿来和 Marc 相提并论。真正让 Marc在国际设计心脏欧洲、美国声名鹊起的,是在他被黑崎介绍给意大利设计教父 Giulio Cappellini 并为他旗下高端家居设计品牌Cappellini 设计了大量家具之后。最后 Marc 在伦敦定居,作为工业设计师与各种知名品牌合作设计了 200多件形形色色的作品。
MarcNewson自小痴迷太空、宇宙、火箭这些概念,迷恋充满曲线的流线体风格。他自称“复古未来主义者”,灵感来自于“过去的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这集中体现在他的成名作,也是毕生杰作的Lockheed 躺椅上。Lockheed的命名,就来自于飞机制造公司“洛克希德马丁”。椅子的材质源自老式飞机的航空金属材料,铆钉接缝在流线型的椅子上呈现出“既复古又未来”的奇妙趣味。他充满流线形的设计语言,也深受“生物形态主义”(Biomorphism)的影响。
图为(从左至右)Marc Newson、U2 乐队主唱 Bono、Jonny Ive一起出席(RED)慈善拍卖
随着 Marc打入国际高端设计圈,声名越来越显赫,其作品的影响力和价位也不断水涨船高。Lockheed 躺椅先是出现在麦当娜的 MV“Rain”中,随后他手工制作的这款椅子原作在 2009 年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出了 160万美元的天价,创下当代设计作品最高拍卖纪录。而这个纪录刚刚在今年(2014年),由他和 Jonny Ive 联手为慈善拍卖设计的 Leica M (RED)相机以 180 万美元的价格打破。除了拍卖作品,Marc 设计的量产产品价格也相当惊人。比如 2008年他与顶级钟表品牌积家合作的两款限量款空气钟 Atoms 561、566,定价分别是 75万、85万人民币,且一钟难求。而在加入Jonny Ive 的设计团队,并成为苹果雇员之前,Marc 早已设计过个人风格极其强烈的瑞士手表,那就是IKEPOD。
IKEPOD的生与死
说起来 IKEPOD这个品牌,即便是“穷玩车、富玩表”的土豪富二代知道的人也极少。IKEPOD(读音“爱磕破的”)这个名字的渊源并不复杂,就来自品牌创始人 Oliver Ike 的姓和 Marc Newson 早在 1986年就设计过的第一款手表名字“POD”,而“POD”(豌豆荚)这一造型也非常适合用来形容 Marc的设计风格。
图中左侧为品牌创始人 Oliver Ike,右边为佩戴着 IKEPOD Horizon 手表的 MarcNewson
Oliver Ike是个瑞士人,最早在德国做记者时结识了 Marc,1994年他创立了自己的高端设计腕表品牌 IKEPOD,请 Marc担任唯一设计师。IKEPOD的品牌个性就是想一扫人们对于瑞士高级机械腕表固有的“老气横秋”的印象,把国际一流的、新鲜的工业设计语言引入传统瑞士制表业。由于其小众定位,IKEPOD一开始产量很小,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业务也开始向美国、日本扩张。随着 Marc Newson作品价位水涨船高,初期定价在1000 美元左右的 IKEPOD 手表如今定价每只都在 13000 美元以上,铂金、黄金等高级材质或限量款的价格更被二手交易炒到7、8万美元。不幸的是,IKEPOD 因财务问题在 2003 年被瑞士投资公司 Lac 收购并交由Perficio 集团管理,Oliver 和 Marc都离开了公司。该品牌从一个独立前卫设计品牌,重新定位成了一个“轻奢钟表珠宝”品牌,失去了原有的艺术内涵和独特风格。可以说 2003年之后的 IKEPOD已经“死了”。
》破译 Apple Watch设计密码
本周发布的 Apple Watch在整体工业设计语言上,受 IKEPOD 影响极大。Jonny Ive 不仅和 Marc Newson是多年好友,且他本人就经常佩戴一只 IKEPOD Horizon腕表。
IKEPOD 的设计风格继承了 MarcNewson 一贯的“圆润”风格,对材质也没有做过度的抛光打磨,保留了极强的工业感。Marc 本人非常喜欢 1990- 2000 年间风靡腕表界的“大表盘”(large watchtrend)风格,尺寸增大后的腕表显出一种张扬的装饰感。男士腕表表盘宽度以往都在 38mm 以下,而 IKEPOD的圆形表盘普遍在 44mm 左右。这一尺寸也成了现代“豪放派”运动腕表的主流尺寸。AppleWatch 表盘有两种尺寸,高分别为 38mm、42mm,宽目测都是 32mm,尺寸控制得较好。而 MOTO 360 圆形表盘则是46mm,基本都没有逃脱 44mm 的“标准”。
Marc狂热地追求流线和对称感之外,也非常注重人体工学,强调佩戴的舒适感。因此他率先在定位高端的品牌腕表上,搭配了“fluoroelastomer”材料,这和Apple Watch 运动表带是同一种材质,甚至连佩戴方式都一模一样。
从品牌背后的设计哲学来看,高端品牌腕表可分为“三个代表”:
经典表:最为传统的“瑞士名表”,坚守瑞士名表百年来的专利技术与装饰风格,强调“家族传承”与“永恒价值”。代表品牌: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万国表等等时装表:高端时装或珠宝品牌推出的腕表,是对其时尚品牌的延伸,表达品牌对整体搭配风格的理解,强调时尚背后的“艺术灵感”和“文化深度”。代表品牌:香奈儿、迪奥、爱马仕等等。(此类还包括一个更细分的小类“珠宝表”,如宝格丽、梵克雅宝等)设计表:由新兴工业、建筑、家居、平面设计师或艺术家跨界设计的高级腕表,往往颠覆传统,视觉冲击感强,令人耳目一新。强调“新锐”与“个性”。代表品牌:IKEPOD、三宅一生、HYT等等
图为四款不同风格的 18K 玫瑰金腕表:(从左至右)百达翡丽、香奈儿、IKEPOD、AppleWatch
上图就可以看出,同样是“18K玫瑰金腕表”,不同设计哲学之下的产品所表现出的风格差别迥异。以 IKEPOD 这块 Horizon为例,不仅表盘硕大、造型奇特,更抛弃了传统装饰风格,表带只选用真皮或贵金属传统(香奈儿 J12使用的是特制陶瓷),使用了“廉价”的含氟橡胶材料。甚至表款不再区分男款、女款,一股“中性化”(metrosexual)意味。
如此一来,不难发现 Apple Watch的设计风格并非从天而降,有其外部来源。而苹果自身当然也有很强的工业设计传统与文化。苹果自家产品设计中,最接近“iWatch”形态的一次,无疑是大红大紫的iPod Nano 6代。第 6 代 iPod Nano 是唯一一款方形设计的iPod,也第一次提供了多款时钟界面,配合第三方表带,俨然就是今天 Apple Watch 的精神前身。
iPod Nano 6 代有多受欢迎呢?早已离开的 Apple创始人之一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niak)在几年前被记者问及“你心目中理想的 iWatch什么样?”时没有正面回答。但记者发现他的旅行箱里放着 3 块手表,其中两块是带着表带的 iPod Nano 6代。
如果一定要给一个粗暴的公式,那大概就是上图。Jonny Ive率领的设计团队,天时地利人和地选择了“设计表”风格作为设计基调,尤其借鉴了 Marc Newson 设计的 IKEPOD品牌的设计语言,结合 Apple 在 iPod Nano 6 代中蕴含的自身基因,做了一次调和与“微创新”。这就是 AppleWatch 的设计密码。开句玩笑,如果 Marc Newson 不是 Jonny Ive私交甚笃的好友,甚至有可能亲自参与了 Apple Watch 的设计,他大概可以控告 Apple 剽窃了他的作品。
3、一个天使的缺点:眉一皱,头一点
从乔布斯 1997年回归开始,苹果逐渐成了科技公司中最时尚的品牌之一。在时尚界,设计师主导品牌风格与文化,地位至关重要。最近的例子就是伦敦鬼才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 于 2010 年突然自杀,年仅 40岁。从此同名品牌有形无魂,当年先锋的品牌精神和出类拔萃的时装作品一去不复返。
乔布斯的离世,也让苹果每次在发布新品时,承受着类似的舆论压力。仿佛苹果一切的光环都随着他这位“总设计师”的离开而黯淡。尽管理性告诉我们,他不是神,支撑苹果品牌的根基未被动摇。苹果近两年有意提升Jonny Ive 的个人形象和地位,试图把他力捧成新一代的“苹果男神”。而 Marc Newson这位耀眼夺目的设计巨星加入苹果,更加重了苹果的“设计师文化”。
有光环就有背后的尘埃。设计师个人品味越强烈、风格越鲜明,大众对他的爱憎也就越分明。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都已在Apple Watch 和 iPhone 6 上看到了 Marc Newson个人风格的蛛丝马迹:棱角被尽量抹去,更圆润的边缘处理,更舒适的人体工学握感……
iPhone 6 和 Apple Watch定价无论怎样高昂,依然是全球出货量几千万台的富士康流水线产品,而非手工打造,独具匠心的奢侈品。若真从时尚的角度来看,功能性太强的配饰向来处于时髦和丑陋的边缘,AppleWatch的外观无比中庸,最多也就是不让人反感,绝谈不上惹人喜爱。就算在表壳和表带上费尽心机,变换花样,你也实实在在地明白:其实Apple Watch 就一种样式、一种规格。
三星前不久也请到了原巴黎版《Vogue》主编、现《时尚芭莎》美国版主编Carine Roitfeld 看新品发布会,她在看过 Gear S之后坦率地表示:很欣赏它的先进技术,但出于美观考虑自己不会佩戴这款腕表。这方面苹果一直在吸收时尚行业的精华,也做到了数码消费品领域几乎最高的品牌溢价。AppleWatch Edition 奢华系列定价可能前所未有地奢华,但离“technoluxury”的境界,还任重道远。格知一直坚持认为:时尚,不在于其高昂的价格,而在于品牌所蕴含的价值。要想藉由初代智能手表就从文化积淀几百年的时尚产业分得一杯羹,年仅三十六岁的苹果恐怕太过心急。
为《国际先驱论坛报》执笔 25 年,现任 Vogue 国际时尚编辑的Suzy 在评价 Apple Watch 时说得好:“没人知道手表藏家会如何评价这款 21世纪的数码玩物:它将不断更新下去,而不再是被悉心珍藏,继而传给下一代。”
耐人寻味的是,《Vogue》全球分量最重的美国版主编、康泰纳仕集团时尚编辑总监、《穿 Prada 的魔鬼》中“女魔头”的原型 AnnaWintour 并没有出席此次的苹果发布会。虽然她用 Macbook Pro 办公,也用 iPad看自家电子杂志,但她依然用着一款老旧的翻盖功能机。
而就在几个小时前,她与身为 Fashion Icon 的 SarahJessica Parker(Sex and City《欲望都市》女主角)一同坐在 Calvin Klein Collection秀场前排。Anna 被人拍到手中除了有陪伴她依旧的翻盖手机,居然还拿着一部 iPhone 5!
时装精和科技宅彼此打量的时候,总难免互相皱眉。Anna Wintour的这一幕,是否意味着时尚和科技在彼此皱眉之余,还有可能,去点一点头?
答案或许跟我们想给 Apple Watch的最终评语一样:Time Will Tell。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apple watch 时尚 可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