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置顶
调整字体
搜索
评论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宋代饮茶文化的东渡与荣西的《吃茶养生记》

2014-08-22 14:57:33 来源:新浪时尚 收藏本文

  导语:平安时代末期,前往中国的僧人成寻所著旅行记《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已经可以看到"点茶"这样的词语。他自己虽然没有回到日本,但大概有其他僧侣也接触到了点茶,继而传回了日本。(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高桥忠彦

  日本室町时代"五山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禅僧希世灵彦,曾写下过《春院烹茶》的汉诗。"鹰爪焙来鱼眼煎,自吹活火汲新泉。落花禅榻风炉侧,残睡鬅鬙鹤避烟。"这里使用的词语,大部分都来自中国的诗文,哪怕是题目的"春院烹茶",其创作灵感,也多半来自宋代诗人苏轼所作《试院煎茶》。

  若是这样想来,饮茶文化到底是如何从中国传到日本,其中经纬,又是如何与京都五山的禅僧们有关联,都有细细考察的必要。

  宋代的点茶文化与南宋五山

  宋代的点茶,如何流传进入日本,有着各种可能性。这里暂且首先考察其中一例。不断前往中国的禅僧们,作为佛教生活的一部分,在当地寺庙中接触了饮茶习惯,继而将其带回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前往中国的僧人成寻所著旅行记《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已经可以看到"点茶"这样的词语。他自己虽然没有回到日本,但大概有其他僧侣也接触到了点茶,继而传回了日本。在博多遗迹群,曾经出土了12世纪的文物--建盏。这是专门用于点茶的茶碗,估计也是远渡中国的僧侣和商人们带回日本本土的。镰仓时代初期,东渡又回到日本的僧侣荣西曾经著有《吃茶养生记》以推广点茶,这可以看作是日本茶道的起点。这样的说法或许有点过于简单,但是点茶从这一时期开始在日本正式流行,确是毋庸置疑的。

  在进一步探讨《吃茶养生记》之前,有必要提及,远渡中国的僧侣们的活动中心,南宋五山正是当时饮茶文化的中心所在。寺庙里的饮茶习惯,原本是在唐代开元年间产生。彼时,泰山灵岩寺的降魔禅师,为了更好地坐禅,获得了饮茶的法则,由此开始了在寺庙内的饮茶。在唐宋时期,茶也往往作为禅宗寺院的仪礼(清规戒律)。作为清规的代表作之一《勅修百丈清规》中,实际上时常可以看到"点茶"这样的词语。从记载中,可以看到年中行事以及特别仪式的时候,虽然也有茶与药汤一起饮用的通例,但是并没有详细记录有关点茶的工序。宋代的各种清规,在镰仓时代引入日本后,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分别由不同的禅宗流派传承下来。

  不管怎样,在宋代的禅宗寺院,重视"茶",且将"茶"作为日常饮品,这点是可以确认的。此外,据说在一些寺庙内,还有特别的点茶的技术。一般说,点茶是将茶放到茶碗内,然后注入热水,接着用茶匙或者茶筅搅拌后饮用。若是能很巧妙地用茶匙搅拌,是可以在茶水表面画出各种图形,和今天时下的咖啡拿铁拉花有些类似。在宋代初期,还有些僧侣会在茶水的表面勾画出动植物的形状,供众人观赏。

  这样的点茶表演,时任杭州刺史的苏轼曾经观赏过。值得注意的是,为苏轼表演的是南宋五山数一数二的净慈寺的僧侣们。在苏轼的诗《送南屏谦师》中,曾经这样写道:"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苏轼为法师的点茶技巧所感动,将其与有名的天台山的石桥茶,以及唐代的卢仝(自号玉川子)的茶并称。

 宋刘松年《斗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寺庙,多有种植经营茶山,特别是以五山为代表的浙江寺院,出产各种名茶。净慈寺所在地杭州,就出产宝云庵的"宝云茶"、下天竺的"香林茶"、上天竺的"白云茶"。而在位于杭州西北的径山,也都有种茶。其中"白云茶",就是苏轼时常在诗歌里面称颂的。宋代首屈一指的名茶"日铸茶"产于会稽山日铸岭的寺庙,时至今日,径山寺、阿育王寺、天台山国清寺周边都还在生产茶叶。在宋代,浙江的寺庙出产优质的叶茶,同时也可以说是叶茶文化的中心。最近的研究,把中世纪传播到日本的茶树的遗传因子特征进行比较后,发现正是属于浙江出产的茶树。这里可以看出,不仅仅茶文化源于中国,同时茶树也是来自于中国浙江。

  那么,宋代浙江的茶文化,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呢?邻省的福建,将采摘后的茶叶,进行蒸煮、磨碎,再加工制作成块状的茶叶。而浙江则是,蒸煮后,将其晒干,干燥加工制作成叶状的茶叶。这样的制作工艺,与现在用来制作抹茶原料的绿茶是类似的。前面提到的"日铸茶"就是这类工艺的典型代表。而且浙江各地的寺庙所出产的茶叶,也差不多都是此种工艺的叶状茶叶。取这类茶,将其捣碎成粉状,放入茶碗内。而普通的点茶的泡制方法,就是在茶碗内注入热水,搅拌后饮用。《吃茶养生记》中的记述,正是这类茶叶的泡制和饮用方法。

  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的意义

  《吃茶养生记》,从其字面意思来看,说的就是"饮茶、养生健体的方法"。荣西曾先后两次前往叶茶文化中心的浙江留学,回到日本后写下了此书。书里不仅提到了茶的药理和效用,也提到了桑、沉香、青木香、丁香等中药材的效用。总体来看,此书不过是介绍和宣传茶和桑以及其他当时在南宋广为流传和饮用的保健饮品而已。撰写此书的动机是要治病救人,拯救受病痛之患的普罗大众。而实际上,荣西自己在前往宁波天台山的路上,因天气炎热,中暑热而身体不适,后经茶店主人救助,喝下了丁香熬制的茶水而得以恢复。荣西在此书中也详细介绍了这个经过,从茶开始,荣西感受到了宋代中药材的药理效用。

  荣西为了拯救受疫病之苦的日本民众,撰写了此书,在传达最先端的医药知识的同时,也对茶的使用工艺进行了理论化总结。茶保有五味(酸、苦、甜、辣、咸)中的"苦",有助于心脏,也有利于调和内脏,这些也都可以在密教的记载中看到。《吃茶养身记》在开头就写下名句:"茶,乃传世万古流芳的养生仙药,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全书也都是为了介绍茶,而推广的有关药理方面的论述。这些药理,到底是荣西的独创,还是中国古已有之,就不得而知,难以判断了。

  《吃茶养身记》中虽然记载规定了茶的冲泡方式,大致是先放入两大勺粉状的茶,再注入三杯左右的热水,但是没有叙述具体步骤。但不论怎样,都隐含了稍微浓点的茶会有利于健康的看法。无论如何,这样的冲泡方式就是宋代流行的饮茶方式。在书中的章节也提到,荣西曾经在现场观摩过此类茶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也就是将采摘后的嫩叶蒸煮,再加热干燥,这样的方法,是宋代浙江常用的叶茶的制作工艺。

  此外,在《吾妻镜》中曾经有记载,建保二年(1214),荣西向源实朝敬献《茶记》。非常有可能这里敬献的就是《吃茶养生记》。从荣西当时的声望来考虑,他大概是在镰仓时代的武士社会中推广和普及了饮茶。

  荣西在京都也在为普及饮茶而不断努力。他把从宋朝带回来的茶树,也有可能是茶树的种子,送给了拇尾高山寺的明慧。这里所产的茶,在宇治茶成名前,是京都最高级的茶叶。在荣西等人的努力下,后来在镰仓普及了饮茶文化。从浙江引入的茶树,不仅切合了日本本地的气候及土壤的特点,也还适合于主食多以肉类为主的武士社会的需要,一时间成为新的健康饮料。

荣西

  荣西所修建和开创的京都建仁寺,以及与他有着直接渊源的镰仓五山,就成为从南宋学习了茶文化的禅僧们在日本继续保存茶文化的场所。尤其是,圆觉寺塔头法日庵的"公物目录"(按照元应二年,公元1320年的原型而设立),以及"茶道"历史中重要的唐代文物(从中国传过来的)如绘画、书法作品、建盏等等,都非常引人注目。这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后来向室町将军家敬献的宝物,这也间接联系到了"茶道"的正式诞生。

1 2 3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日本 宋代 天台山 养生 饮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