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尚成一门生意时,谁还在乎时尚评论?

2014年09月01日17:50  时尚专栏  作者:shelly   我有话说

  写下这个标题时突然觉得有些好笑,当时尚就是一门生意时,谁还在乎时尚评论?

  时尚是什么?今天来看时尚就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近20年来随着时尚产业的集团化和全球化,可以说时尚最重要的是关乎市场,关乎利润,关乎钱。时尚评论曾经是整个产业链中的媒体环节,当这个产业链中时尚媒体的生存方式是靠广告收入时,任何关于广告商的负面报道都是不妥的,于是独立时尚评论的空间便日益被侵吞了。

  今年以来至少有三件事让我觉得时尚评论已死。一是就在上周,康泰纳仕(CondéNast)集团宣布,将旗下以出版产业期刊为主的Fairchild Fashion Media 转让给另一家媒体集团 PenskeMedia。这单交易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 Fairchild 下属的Women’s WearDaily(WWD女装日报)是美国时尚行业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类期刊,其创立100年来可谓见证了时尚界的潮起潮落,而其敏锐的产业追踪以及新闻评论在业界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而据《纽约时报》消息,相对于15年前康泰纳仕买下Fairchild时花费的足足6.5亿美元,这次仅以1亿美元转手,这种无异于挥泪大甩卖的状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尚消费类媒体盛行的年代,一份在业界拥有崇高地位,以新闻性与批评性著称的行业媒体是否已成鸡肋?

  二是曾经几度被品牌拒之门外的被称为“时尚毒舌“的CathyHoryn,当她在今年年初向工作了15年的《纽约时报》提出辞呈而回归家庭时,是否也意味着她对这个行业已是心灰意冷?

  三是同样在今年上半年,最具盛名的时尚评论家SuzyMenkes从供职26年的《纽约时报》跳槽到康泰纳仕集团担任Vogue国际主编一职。联想到去年10月,EricWilson离开纽约时报加入InStyle杂志,《纽约时报》已尽失一批权威的时尚评论人才。就在今年3月巴黎、米兰的秀场上我曾多次邂逅SuzyMenkes,对这位束着高卷式发型,气场强大到显然早已超越时尚界“以貌取人”法则的“大婶”我是非常仰慕,看着她永远是掐着时间进来,结束迅速闪人,而完全无意留恋于争奇斗艳的秀场内外,我私下多次YY她值得尊敬的职业操守。直到SuzyMenkes从6月初开始在Vogue上开出专栏,更多仿佛来源于品牌新闻稿般的标配文字,思想的亮点与评论的乐趣似乎逐渐消失。我一度有些迷惑:这是时尚评论还是软宣?

  而说到软宣这也早已是时尚媒体公开的秘密,之前有篇文章是洪晃起底时尚圈,她说软宣只要不是违心的,绝对可以做得很好看。问题是大部分媒体只是冲着钱去做软宣,不是冲着内容。这话说得没错,不过当媒体沦落到以软宣为唯一的内容时,你怎么看?

  国内的时尚产业目前在时尚全球化产业的过程中分外迷茫而缺失,时尚产业的主力军应该是自主服饰品牌,而大多数的企业依然停留于服饰行业而尚未纳入到时尚系统,更别说国际化了。这个时尚产业是没有本土性与独立性的,一开始就直接被纳入了西方主导的体系;而主导这个产业的也依然是几个大品牌的市场/公关,当然后面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品牌公关。所以在这样的运作方式下大多数时尚媒体就是靠广告养活,在广告金主的利益面前又怎敢有独立思想?本该可以成为独立时尚评论人的博主拼的是博眼球装逼格,不要说本来就缺乏专业性和思想性,随着被品牌公关“招安”,后续就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当时尚成为一门生意,所有人只想趋附于其上时,又何来独立评论人?或者有价值的时尚评论?

  Suzy Menkes毕竟已老,人家一开始也说不做毒舌(尽管对于“毒舌”的定义值得商榷),“咖位”到这份上以折衷的态度利用业界地位积点好人脉做点顺水推舟的事也无可厚非。

  不过我们的时尚评论呢?

  中国的时尚评论还没有起来,就已经死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时尚 评论 媒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