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风尚标 鲍芳
亲爱的开心,
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正在午睡,听着舒伯特的钢琴曲。这是星期六的下午,家里一片宁静,正是我最喜欢的时光。其实,你刚大哭了一场。好在,我的神经已经比你刚出生时大条了许多,我已可以尽可能冷静而温和地哄你,找到原因,甚至,可以像现在这样,把你哄入睡。
说起神经,你出生这两个月来,恐怕是我最接近神经病的一段日子,要多狼狈有多狼狈。过去还算聪明能干的我,忽然一夜之间变得哪儿哪儿都不对了起来。喂奶出了很多状况,身体迟迟没有复原,家里人多整日乱糟糟,我想照顾你却不是体力不支就是能力不足,连月嫂都嫌弃我抱你的姿势不正确,以至于我越发不敢抱你,只要你在我怀里一哭,我就担心是不是扭断了你的脖子或腿。
同时,我又早早开始回到工作。原以为只要动动脑子和嘴,靠微信、邮件和电话就能遥控解决很多问题,结果发现我的工作哪里是能以part-time的状态就能完全搞定。我必须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开会、沟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于是出现更多问题——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透支、对你的愧疚、因过度疲劳而时常崩溃的情绪、由此影响到和家人的感情……甚至连你的口粮也发生危机。
一方面,我努力想成为一个理想的母亲,另一方面我又在拼命保全过去的那个我——那个可以自由奔跑,无牵无挂,不知疲倦的我。但是,现实是我像一台破车,还拖着巨大无比的行李,别说跑了,连正常开动都费劲。
带你一起工作是我近期有时用来解决你几乎快“断粮”的没有办法的办法
上一周,我的朋友、“你我辣妈”女性俱乐部创始人Amy带我参加了一场由她召集的女性聚会。那个聚会的话题吸引我哪怕是带着你一起兼顾喂奶也要去。Amy邀请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余进,一位绝对的职场女精英,来和大家分享女人当了妈妈以后的职场进退——一个我过去从未纠结过,而现在时常令我左右为难的问题。
余进在麦肯锡工作了14年多,现任北京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这样光彩熠熠的成功女性,竟然也曾收到过公司三次业绩警告,其中一次就是在生完小孩回去上班时。作为这次聚会的主讲人,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度过这些难关,并把挫折变成蜕变。我对她说的三个小点印象最深:
1.坏事可以变好事。当时因为经济危机,曾经可以带她一起做客户的高级合伙人再也无法分给她项目,逼着她不得不去开发一些别人都不愿意接触或从未想过要去接触的客户,反而让她找到蓝海。
2.女性在职场里学到的智慧和方法,比如多任务管理、影响力、领导力,用在生活和家庭上,事半功倍。
3.天鹅看似优雅,实际水面下是永远不停扑腾的双脚;孔雀缤纷的羽毛,其实是身体吸收了各种毒素幻化而成。
这次聚会,我认识了一群working mom。也许你还无法理解,这对我来说,是多么巨大的一个精神支持。因为和全职妈妈们比,我在照顾你的方面永远无法企及,令我时刻觉得愧疚,疑心自己是一个非常残忍冷漠的母亲;而和还没有孩子(就像曾经的我)的同事们比,我又是那么拖泥带水,武功尽废。认识了这样一群朋友,我才发现,原来,我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原来我现在遇到的困难,几乎每个妈妈都曾遇到。我们都是这样,既渴望不留遗憾地照顾小孩,又渴望不留遗憾地成就自己。
感谢老王,你的爸爸,经常带着你陪我工作。有个支持自己的老公,可能是让我可以撑下去的最重要的动力。
其实,无论怎样的选择,我都无法保证那将是最好的选择。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假如你这也想要那也舍不得,就是贪心,就会有人跳出来告诉你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自然,舍弃一些,保留另一些,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但,那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爱你,也爱工作带给我的价值感,还爱美食和健身,以及旅行、读书、电影、谈恋爱、独处……我喜欢的生活,不是单一的美好,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希望能像每天吃的维他命丸一样,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我就是贪心,我也准备好接受最后也许哪一样也没有做得很好的结果——然而,生命本身不就是一场经历吗?体验远比得到重要。我努力过,争取过,死也死得瞑目。
所以,我还是选择继续拖着大大的行李,和我自己这台破车,继续歪歪扭扭,姿势难看地向前跑。我会累到忘记洗脸刷牙倒头就睡,但是再累,半夜我也会挣扎着爬起来,面带微笑地给你喂奶;我会因为巨大的精神压力失控大哭,但是哭完,我还是清醒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运动依然是我保持正能量最管用的办法之一,另一个办法是听音乐
虽然我一直祝福你人生顺遂,但假如将来有一天,你也面临人生中很大很大的困境,每天都觉得很累,很想甩手逃离。没有关系,只要你还能奔跑,还想奔跑,就接着跑下去吧,哪怕姿势很难看,也好过从此停滞不前。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回头来看自己东倒西歪跌跌撞撞走过的路,我会感谢我自己,不曾停留,勇往直前。总有一个更好的自己,在前方等着我跑过去。
愿你无论顺境逆境,都不要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明年想要真正去奔跑去参加马拉松的妈妈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开心
编辑|士谦 实习生|殷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