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冷,叫你的父母觉得你冷

2015年12月17日11:35  时尚专栏  作者:作势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风尚标 作势 ZoomChic

  “你在我们眼里还是孩子,不在眼跟前,始终担心”。他们不知道,他们眼里再正常不过的“担心”,对于我来说已经如鲠在喉,像是千万把刀架在脖颈间,胆颤心惊。

  在中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里,因为“不在眼前”,即便你已经快三十岁,还是要承担着父母无所不在的“担心”,以及对你工作、爱情的过分关注。

  所以,当烂俗的整天打着电话催婚、时刻担心你失业的“国产电视剧”情节在我身上出现时,终于明白,电视剧里女主角的便秘表情不是伪装了。

“爸妈年纪都那么大了,怎么放心他们孤苦伶仃地在家里?”、

“30岁还不结婚生孩子就来不及了”、

“写稿创作的工作不稳定,说不定哪天就砸了饭碗”……

 当这一切都被大大地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时,心里都被憋出了内伤。

  类似的话,从亲戚嘴里说出来,也许不必放在心上。但当父母嘴里说出来时,自己心里也跟着挠着疼。

  不知何时起,“孝顺”二字在有些长辈嘴里渐渐蹿了味:好像只要呆在父母身边,哪怕“啃老”也无所谓;只要住一起,自己小孩、家务活“全全承包”给父母理所应当……大部分的中国父母,打心眼里愿意做这些事,甚至为此而骄傲自豪。但是否想过,身为孩子的我们愿不愿意呢?

  如果不愿意,这种父辈所渴望的“孝顺”,只会把我们推得更远而已。

  看过一部可能是史上最温馨的“穿越片”《时空恋旅人》(About TIme),别被这俗气的译名给骗了,它是《真爱至上》导演柯蒂斯在2013年的作品。

  男主Tim是个内向腼腆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只身离开父母和小镇,去伦敦闯一番事业。他知道父母总有不舍,但聪明的父母不会把有负担的话挂在嘴边。

  某一天,他父亲神秘兮兮地拉他到一个小房间里,告诉他:“我们家族的男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可以躲到密闭空间里,闭眼穿越回过去,任何你想回到的时候。” 但这样做也有“后遗症”:因为时间穿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你再回到现实时,一切可能都会不一样。

  父亲还专门提醒Tim,不要因为“贪念”而穿越,而是要擅用这种能力。

  穿越法则:

  第一,你不可能让原本不爱你的人爱上你;

  第二,贪得太多,最终生活总会让你付出其它代价。

  于是Tim用穿越时间来重遇曾经错过的心仪女孩,挽回朋友失败的话剧表演,拯救伤痕累累的亲妹妹....。.但该忙碌的生活依然忙碌,在大城市的打拼终究不易。直到有一天,在伦敦的他接到噩耗,父亲因为癌症而过世。

  Tim回家参加完了父亲的葬礼,但思念亲人的他,开始用回到过去的方式,跟父亲多待一些时间。而生活在“过去”的父亲,明白Tim是穿越去看他,开始跟他分享一些人生的感悟。他说自己曾经穿越,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看书”,他把狄更斯的作品看了三遍。而更多的时候,他选择穿越不是想改变什么,或者做什么惊天的壮举,而是希望重新体味平凡的一天。

  一段时间后,Tim和父亲的重聚,因为他妻子的二度怀孕而不得不终止。因为如果Tim还继续穿越回到过去,回到现实的他,就可能会失去这个孩子。于是他不得不在最后一天跟“过去”的父亲告别,因为终有一日他会迎接未来的生活。

  两人又打了一次乒乓球,又再次走向父子俩童年时常去的海边,并肩席地而坐。

  这时候时光仿佛真的倒转,Tim还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身旁坐着意气风发的父亲。

  羞涩腼腆的儿子,这时对父亲发自真心地道出感谢。虽然Tim从“父亲”和“孩子”的选择题中,艰难地选择了去拥抱未来,但父亲的话和智慧却影响了他终生。

  这部电影虽然在科幻成分上有硬伤,故事也一直淡淡的不疾不徐,但这里面的父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孩子的情感的具体投射是“引导”,而非“控制”。父亲从未替Tim选择他需要怎样的人生。甚至在离别之际,没有试图让Tim选择他,而舍弃自己的未来。而是告诉他:你需要把人生的每一天重复咀嚼,才能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才能发现那些被忽视的感情。

  现实中的我们没有超能力能够重复地过每一天,也没有太多机会像电影里的男主和父母一样,相处得像纯粹的朋友一样。

  在中国,我们父辈所经历的时代刻板而有规划。读书工作、相亲结婚,都有组织分配、媒人介绍,端上一口铁饭碗就是数十载,领了结婚证就是一辈子。也许在他们眼里,“没有改变的生活”可以带来最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但对于从小就沉浸在多样选择环境中的我们,明显不太可能。

  很多人崇尚的“传统孝道”,其实是把儿女当做父母永久的私人财产,应当被父母任意支配和控制。但其实我们也在长大,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和选择,但对父母的爱不会因为年龄增长,地域拉开,成家立业而减弱。

  用单纯的“顺从”来表达孝道,难道不是最窝囊的一种方式吗?

  求学他乡、异地工作、他乡成家……不过是关乎个人内心的选择,到了某些父辈那里,就一下变得格外沉重,生怕走错一步,人生就有了抹也抹不去的污点。所以,他们才会以极其“负责任”的姿态和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听父母的话,在父母身边的生活就是最好。

  即便有心宽的父母,也架不住身边亲戚朋友问,问得多了,他们也会渐渐感受到压力,仿佛自己成为亲戚朋友同事口中“儿女不在身边、不能享儿孙之福”的可怜老人。

  因为在当下的社会价值观里,最习以为常也最丑陋的一项,叫“比较”。亲戚会把你跟他们的儿女比,会拿你跟别人的儿女比,会把单身的和结婚的比,拿没娃的跟有娃的比,拿买房买车的跟开公司置产的比...。.总之一山还有一山高,他们总能拿出压倒你的理由来,提醒着你:

  你还不没那么牛X,所以还是赶紧听我们的劝吧!

 

  《饮食男女》是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之一,寡居的父亲一手带大三个女儿,固定团聚的家宴是他能见到三个女儿的时间。谁想女儿们长大后都渐渐有了心事,注意力也不再在家宴上,并且一个个要搬出去住……最终,父亲和女儿们和解,同时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

  传统价值观绑架了他们,他们又反过来,继续绑架着我们。最爱我们的人,成为了不一定可以理解我们的人。

  你出门穿得薄了点,父母可能未必觉得你冷,但因为身旁随时瞅着的三大姑八大姨的锐利眼光,他们不得不开口敦促上一句:“得听话,这样你肯定会冷!”

  希望有一天,父母也能明白,我们走得更远,变得更独立,不是不回头。只是想攀登得更高时,带他们一起看这世界上最好看的灯火。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父母 生活 情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