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级庄的“出轨”轶事

2014年06月17日18:32  时尚专栏  作者:《葡萄酒》杂志   我有话说

  1855年的波尔多分级制度对于世界葡萄酒的发展影响深远,它以一种前卫的“品牌化”模式奠定了波尔多乃至法国葡萄酒在世界的地位。然而一百多年来,不少列级庄的葡萄园“领土”都发生了改变,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本文将为你细数这些年来列级庄们的“出轨”轶事。

1

  1855 年列级制度创立至今,经历了将近160年的风雨。这个最初只是为了给法国世博会交差而匆忙制定的名单,除了有两处小更改以外,一直稳如泰山。列级的酒庄虽然没有改变,可是很多酒庄的葡萄园却早已不是1855年评比时所拥有的那片葡萄园。有的面积增加了好几倍,另一些则有所减少,还有的甚至于连城堡和葡萄园都没有了,只遗留下一个名字。葡萄是天地精华的产物,以“风土(Terroir)”为列级评比的依据和核心思想,似乎最为可靠。那么,1855年列级名庄评比为何不以风土条件为立足点,却仍然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终究成为世界最权威的列级评比制度?列级名庄的葡萄园又经历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最终是否会影响酒的口感以及质量?作为纯粹的葡萄酒爱好者,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列级葡萄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梅多克那6 0个列级名庄中,葡萄园面积变化最大的当属力士金酒庄(Château Lascombe)。小小的7.2公顷暴涨了15倍,到今天已经成为了118公顷的庞然大物。同样变化惊人的,还有荔仙酒庄(Prieuré Lichine),由列级时的10多公顷变成今天的69公顷;布莱恩酒庄(Brane Cantenac)也不遑多让,由50公顷的葡萄园面积增长到今天的80公顷。

  几个一级名庄也是相同的情况,拉菲酒庄(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葡萄园由74公顷,摇身一变成为了103公顷。拉图酒庄(Château Latour)也由1855年时的55公顷扩张到78公顷,白白地赚了23公顷。相对而言,玛歌酒庄(Château Margaux)的变化则比较小,在将近160年间仅仅增加了7公顷的葡萄园面积。

  列级名庄葡萄园面积的扩张,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以前的葡萄园过于琐碎,分布广泛,不便打理。这里我们拿力士金酒庄来举个例子,这个酒庄在1855年列级评比时仅拥有7.2公顷葡萄园,却分布在82片不同的区域;还有贝克侯爵酒庄(Château Marquis d’Alesme Becker),它当时仅仅拥有3.89公顷的葡萄园,却分散成36片之多;而爱士图尔酒庄(Cos d’Estournel)的55.3公顷葡萄园,竟然分散成120片!可以想象,在某些区域,酒庄也许只有一到两行葡萄树。这就大大地增加了葡萄园管理的工作和难度。在这种情形下,酒庄庄主们学会了与邻居之间互通有无,将琐碎无比的葡萄园逐渐整合在一起。

  另外,在列级名庄葡萄酒价格水涨船高的今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列级名庄高价吞并周围的小酒庄,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倒是一些日益颓废的列级名庄遭到当地声名鹤立的中级名庄收购,反而进入了事业的第二春,让人不禁莞尔。

  在波尔多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酒庄庄主在同一产区内同时拥有一家中级名庄以及一家1855年列级名庄,那么他可以将中级名庄里一部分最好的葡萄园合并到列级名庄里。前几年,中级明星酒庄拉贝高尔斯(Château Labégorce)和超级中级庄拉贝高斯泽地(Labégorce-Zédé)的庄主Hubert Perrodo先生收购了玛歌产区的三级名庄贝克侯爵酒庄,并将这个中级名庄内最好的葡萄园毫无保留地倾情奉献给贝克侯爵葡萄酒的酿造。得到两大高手的鼎力相助,今天的贝克侯爵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与之前的颓废之势不可同日而语。

  面积变动,与品质无关

  一片葡萄园,对于这个酒庄来说,也许只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对于另外一个酒庄来说,却可能成为调配的关键。在这160年间,大多数的1855年列级名庄都在不停地与同僚们交换,收购或者出售葡萄园。

  荔仙酒庄(Château Prieuré Lichine)曾经的庄主Alexis Lichine先生,同时也是推动波尔多葡萄酒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波尔多百科全书”一书中毫不避讳地谈到了荔仙酒庄葡萄园面积变动的事情经过。“我们通常都是用2平方米的葡萄园来交换其他酒庄1平方米的葡萄园”,通过这种从数量上来说比较“吃亏”方法,荔仙酒庄才能陆陆续续地从玛歌酒庄、宝玛酒庄(Château Palmer)、渴望酒庄(Château Kirwan)、美人鱼酒庄(Château Kirwan)以及迪仙(Château d’Issan)酒庄手中,拿下调配荔仙酒庄葡萄酒所需要的葡萄园。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将收购来的葡萄园全部用于副牌酒的酿造。波尔多的列级名庄无一不把自己的正牌酒当作一块金字招牌,所以在酿造正牌酒的时候必然毕恭毕敬,不敢有一丝半点的马虎。1855年列级评比时的葡萄园算是酒庄的“原配”,用来酿造正牌酒最是名正言顺。之后收购的葡萄园,全部用来酿造副牌酒,既保证了正牌酒的质量,又增加了酒庄的经济收入。因此,就算列级名庄的葡萄园面积有所增长,正牌葡萄酒的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列级名庄高价吞并周围的小酒庄,用这些新增加的葡萄来酿造副牌酒。某些好地域上的葡萄,甚至于鲤鱼跃龙门,晋级到正牌酒里。

  这种交换葡萄园的做法可能会让很多纯粹的“风土”主义者们不屑一顾,那么,难道固执地坚守着一方土地的酒庄就一定能酿造出更好的酒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在梅多克产区,列级名庄的夹缝中还生存着一些“手工业者小酒庄”(Cru Artisan)。这些酒庄往往是世代相传的家族企业,也可能拥有位于一级名庄或者二级名庄地段的上好葡萄园,且葡萄园的面积世代没有变更,可惜却无法酿造出可与列级名庄相抗衡的酒。由此可见,葡萄园面积的改变与否,实在与葡萄酒的质量毫不相干。

  1855年列级,超时代的前卫

  如果说,1855年列级名庄的葡萄园经过长年累月的交换和收购,早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的话。那么,狄士美酒庄(Château Desmirail)的遭遇则更加让人瞠目结舌。早在上世纪20年代,酒庄一分为二,城堡为贝克侯爵酒庄所有,所有的葡萄园则都被宝玛酒庄所收购。直到1981年Lucien Lurton买下了酒庄的城堡以及名称以后,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狄士美酒庄才重出江湖。当然,今天狄士美酒庄所拥有的全新的葡萄园,没有一片与其在1855年评比时所拥有的葡萄园雷同。

  这么一个“三无”酒庄(庄主更换,无地,无城堡),在任何一个产区,任何一张列级评比单中,都肯定是要被剔除掉的。而1855年列级评比,则好似一个长辈般用无限宽容的胸襟,伴随着它沉默,黯然退出,然后凤凰涅。

  能够登上1855年分级表的酒庄绝不仅仅是在1854年表现优异的酒庄,其分级是基于每款葡萄酒多年来的表现而确定的,只有那些质量长期稳定,经过数十年上百年的长期认可才有机会入围,所以1855年能够登上这份表的酒庄代表了他们有能力长期稳定地酿制顶级葡萄酒。

  曾经的列级名庄协会主席,靓茨伯酒庄(Château Lynch Bages)的庄主Jean Michel Cazes说过一句很贴切的话:“1855年列级制度,既不是对风土条件的评比,也不是对酒庄庄主的评比,更不是对城堡的评比,而是品牌的评比。”

  在买一瓶香奈儿5号香水(Chanel No.5)的时候,你是否会在意它是用哪片土地上的花朵,经过怎样的调配,由哪个大师制作而成的呢? 如果这样来看的话,1855年列级评比制度,还真是超时代的前卫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葡萄酒 酒庄 出轨轶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