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分析过父母离婚的行为对子女将来的婚姻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但我确信负面影响是存在的,这种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
直接负面影响:当父母选择离婚时,这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和概念,即,结婚后是可以离婚的;就算夫妻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短了,但依然可以分手。于是,孩子会把离婚当作一种自然的、可以接受的结果,并因此早早埋下了离婚的心理准备,其中隐含着无奈和悲观的色彩。当孩子成年结婚后,他(她)以父母离婚为标准来衡量,对婚姻的期望值不大,也从来不抱白头偕老的期待,夫妻双方一旦发生冲突,基本上不会有竭力挽回的动因,因为他们觉得离婚太正常了。当初他们的父母就是这样的。
——这有点宿命的意味,似乎离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当然属于后天的遗传。
与此相反,那些相互恩爱、相濡以沫的夫妻,对子女辈、孙子女辈的示范作用会很大,他们的子孙相信世界上存在着美好的爱情、真挚的感情,也相信两个人能够一直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从来不觉得一旦生活在一起,两个人还会离婚;长辈的婚姻是很好的榜样,子孙追求并渴望复制长辈的婚姻模式;有经营夫妻关系和家庭的耐心,彼此发生冲突,首先想到的不是分离,而是挽回。
想想40、50年代出生的人,由于受父母传统婚姻的影响,离婚的人相对较少,一旦离婚,往往是家庭的重大变故;现在则不然,70后、80后的离婚率居高不下,甚至闪婚闪离,这和他们60后的父母辈离婚率较高,恐怕不无关系——不少人把离婚当成一件小事,甚至如同儿戏。当然,离婚的因素并不单一,但是,长辈婚姻的影响不可小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间接负面影响:我在教育单位上班,从不少老师那里了解到,父母离异的孩子表现得和正常孩子不太一样,比如,这些孩子相对孤僻、寡言、不合群、自卑、不快乐、易怒、情绪不稳定,等等;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主要源于父母离婚带给他们的挫败感。在我们这个社会,婚姻和家庭的稳定,也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对孩子而言尤其如此。那些父母离婚较早的孩子,往往受到周围的人的关注和同情,这反过来也使敏感而脆弱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不一样,从而加剧了他们的失落感、失败感和自卑感。众所周知,后妈和后爸,对非婚生子女关爱程度确实也不如亲妈和亲爹,这一点必定被孩子感受到,从而加剧他们的挫折和沮丧。
——对这些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异常或缺陷的孩子而言,他们成年后也会落下未成年时父母离异所带来的创伤,这种创伤导致他们对婚姻不够有信心,而他们倾向于内向、自卑和忧伤的性格,也会造成他们在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时,遇到各种障碍和问题。
总而言之,我个人的结论是,父母离婚的孩子,成年后离婚率会高于那些没有离婚的父母的孩子。
其实,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离婚可能对孩子、特别是未成年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有不少人为了孩子选择忍受,维持婚姻和家庭的存在——有些人为此忍了一辈子;而有些人忍到孩子成年之后再选择离婚,以便把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我想表达的是,结婚不是为了离婚;结婚要慎重,以把离婚的可能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如果非得要离婚,最好争取把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