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姑娘哭哭啼啼地来找我,和男朋友恋爱一年,一直是朝着结婚的方向发展。但热恋期过后,她明显觉得男朋友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是二十四小时呆在一起都不腻,现在也时常“请示”她要求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以前每天要发几百天微信,打无数电话,现在只能保证早晚电话联系,上班的时候不让她总打电话,说影响工作,工作时间总结私人电话,领导都不高兴了。
她觉得男朋友都是借口,是不爱她了的前奏。正所谓,“原来都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却要叫人家牛夫人。”
详细问了下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恍惚之间好像又回到文革,她简直要求男友把自己当毛主席头像那样挂起来,早请示晚汇报,成天剖析活思想,稍有怠慢,就是又哭又闹,痛不欲生。
她说自己很爱自己的男友,不想离开他。这我丝毫都不怀疑,她把爱情当做是一块玉,谨慎珍藏。但问题也在这,这块玉她习惯了贴身揣着,只有贴身的时候才会觉得有体温,才会觉得暖。掏出来,她就觉得冷掉了。两个人必须亲密无间,以她习惯的方式在一起,她才有安全感,才会觉得爱情一直存在。
她的问题也是很多姑娘在恋爱中所遇到的问题,男人在热恋期一过都是会有一点改变,他们会将高度热情转为正常温度,把不理性的行为渐渐趋为正常,曾经的百依百顺随叫随到变成自己拿主意。如果女人曾被他们当做女王来看待,那么他们早晚会要求这女王走下神坛。
所以在女人中有这么一种论调,说男人就是在追求的时候用心,追到手就变脸,于是在被追求的过程中就加倍的作,因为觉得能享受一会是一会,反正早晚都会失去。但这种极大的反差,更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而且是从开始的时候就抱着对男人的怨气和抵触,把本来应该是快乐轻松的恋爱变成了跟受难一样的苦差事。
有没有男人是因为变心了,才要求女人闪开点距离,有,不是没有。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和变不变心无关,男人只是想恢复常态,让生活轻松一点。适当的距离对谁都有好处,只是女人常常习惯在爱情中失掉了自我,她们一恋爱就觉得世界变小,最好只搁下两个人,别的什么干扰都没有才好,所以怎么腻歪都不觉得烦,也无法理解男人的需求和想法。
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里的主人公方言就曾陷入这种尴尬境地,婚假过后,能重新上班简直让他松了一口气,因为杜梅实在是太黏糊了,“那些天她几乎是没日没夜地猴在我身上,即使在睡梦中也紧紧地抓牢我。”
他不爱她,就不会和她结婚。只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并不那么容易改变,当杜梅像侵入他领地的八爪鱼,把他所有的空间都占领的时候,他还是会有不适应。但他所有企图让两个人之间能有点弹性空间的想法,都遭到了杜梅的断然拒绝和抵死反抗。杜梅坚持认为方言想保留自己的世界就是不爱自己了,沉默不爱说话是指不定憋着什么坏呢,两个人之间就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什么都不藏着掖着。杜梅觉得我每天买菜做饭给你吃,关怀备至,你就应该感到幸福,就不应该有别的想法。
直到闹到要离婚了,方言真的想掏心掏肺的对杜梅说点心里话,“我觉得你在思想上太关心我了!都快把我关心疯了!一天到晚就怕我不爱你,盯贼似地盯着我思想上的一举一动。稍有情绪变化,就疑虑重重,捕风捉影,旁敲侧击,公然发难,穷原竟委,醍醐灌顶,寸草不生,一网打尽。”这样的爱给方言带来了精神上的压抑,但杜梅怎么说,她只说了一句话:“我明白了,你是怨我没有给你胡搞的自由。”——简直就像四两拨千斤的手法,让方言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立马丧失了所有沟通的兴趣。
《过把瘾就死》改变成的电视剧《过把瘾》曾经红遍全中国,是因为杜梅和方言的婚姻是典型中国婚姻的缩影。女人一味渴望靠近,男人百般抵抗“收编”,爱情没有成为润滑剂,反而成为了两个人相互争执不下的理由。到最后,两个人都用了痛彻心扉的代价,才终于明白一点爱情生存和延续的基本规律:
那就是爱情也需要生长的空间,就像植物不仅需要阳光和水,还需要合理的间距。
农民叔叔都知道,种子落到地里长出小苗后,有一个环节叫“间苗”,要拔掉一些留下一些,如果密麻麻的挤在一起,产量绝不会好。适当的亲密,偶尔的疏离,是让自我可以在两个人的世界中健康发育的必由之路。不要害怕接近是爱情的第一课,紧接着,第二课,就要学会如何保持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距离。
大家都煲过汤吧,几乎所有的菜谱中关于煲汤都有一条定律,那就是大火烧开后一定要小火慢熬。如果一味大火去熬,有多少水都不够熬的,一定会熬干,就算不干,这汤也不会好喝。
很多美味都很耗时间,因为只有时间才会酿造出我们舌尖最渴盼的滋味,是时间让平淡的东西改变。
爱情就是一件经得起热烈又耐得住平淡的事情,如果始终追求热乎,到头来一定是腻歪,彼此两相厌。因为你没有给爱情缓慢滋生,凝聚为血肉的机会,就像没有给一锅汤慢火咕嘟的机会,它就不会成为一锅好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